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內房股身陷三重「迷霧」

一隻又一隻大型內房股排隊公布業績,雖然賣樓收入大幅增長,但卻引不起投資者的興趣,皆因行內股份被多團「迷霧」籠罩着,要撥開方能見青天。

全國性大型內房公布的成績表,均顯示售樓收益令人滿意。

龍頭股中國海外(688)來自房地產發展的經營溢利增長55%;龍湖地產(960)去年的營業額增長33%;世茂房地產(813)確認收益增長28%,收益增長均不慢,計及去年樓價,總的來說企得穩,盈利情況尚算可以。

內房股去年售樓情況普遍不差,但往前看,投資層面卻被三團迷霧籠罩着,令行內股份暫難擺脫低迷的局面。

第一團迷霧是內房股普遍增加了借貸,但內地銀根卻收得愈來愈緊。翻一翻內房股的業績公告,發現普遍的借貸額均上升了,好像以發展成都、重慶等西部城市起家的龍湖地產,去年的總借貸金額(包括短期借貸和長期借貸)就上漲了77%,世茂房地產的借貸金額亦上升了66%,連一向予人穩重感覺的中國海外,總借貸金額亦上升了62%,頗令筆者意外。

內房為發展增加借貸,但中央收緊銀根的勢頭卻沒有改變。上周五,人民銀行便把存款準備金再提高半個百分點,至歷史新高的20%,花旗估計將抽走市場3500億元人民幣資金。而且,整個銀行體系對放貸亦保持審慎,現時的共識是今年貸款額度不會超過7萬億元,對內房的再融資構成壓力。

第二團迷霧,在於中央對興建保障房的決心,會對自由市場構成影響。中央於《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計劃於今年內共興建1000萬套保障房,部分位於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二線地區。

根據《規劃鋼要》,內地計劃未來五年興建的保障房數量約有3600萬套,如此大規模興建,自改革開放以來是首次的,究竟對於供應的影響如何,在中國沒有先例可循,但措施確有可能扭轉市場的供應,減少居民在自由市場買房的意欲。

最後一團迷霧,則跟投資者的心態有關。現時港股市場共有50多隻內房股,市值過100億元的亦不下20隻,看官多數記不起這麼多。驟眼看來,以「全國性供應商」或「加快拓展二、三線城市」為賣點的並非少數,它們的面目也是差不多,分析員要唱好推薦,總得找個好的理由,中型內房股要給予投資者留下印象,真的要多花一點工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