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小心「網絡打手」

「網絡打手」自互聯網興起後滲透各網上論壇,但一直工作保持低調,只是偶有失手個案,被網民「起底」。不過,最近本港有公司刊登招聘廣告,開宗明義請打手,令該地下行業曝光。其實,近年不少企業,尤其面向消費者商戶,均有聘請網絡打手。主要作用是代公司在網絡上建立聲譽,甚至踐踏對手。成功者,能刺激產品或服務暢銷,帶動盈利增長,但失敗被揭發者卻慘成過街老鼠,甚至影響公司股價。

在Web 2.0時代,強調用戶產生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社交網、討論區和評論網站成為網民「聚腳點」,影響網民的消費習慣。例如選購產品前,或光顧食肆前,都會先上網查一查,包括參考其他用戶的評價。於是衍生了網絡打手一職,受僱在網上為產品「讚好」。

為自家產品說好話,尚且無可厚非,不過,近來打擊對手亦成為這批網絡打手的工作,更甚者會向對手盲目給「負評」。一旦若來網民反感,為免公司形象受損,即企業與打手劃清界線,但仍暗地裏僱用,繼續造勢。

網絡打手不僅在香港活躍,內地情況更普遍,社交網、微博和論壇社區,無處不在。因為數量眾多,被外界形容為「網絡水軍」,亦有內地打手按留言數目計算薪酬,每個0.5元人民幣,因此有「五毛黨」的外號。

此種宣傳方法的盛行,當然因為背後的好處不少。利用病毒營銷(Viral Marketing),產品訊息在社群內快速傳開,打手營造「民意」或將用戶的正面評價進一步放大。不過當然,若要公開找到一些成功例子其實不易,只因打手形象負面,大部分企業不願公開承認。

只不過,做得太過分而失敗的例子卻有不少,例如蒙牛(2319)去年10月被揭發聘用公關顧問打擊對手伊利,蒙牛更有高管因此被捕。消息傳出當日,對股價帶來沖擊。

目前,內地網絡打手已經發展成一個頗有規模的行業,據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CIPRA)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公關業去年服務收入逾10億元人民幣。

隨着網民數量增加,網上言論威力愈來愈大,稍不留神,有機會帶來負面影響。目前網絡搜尋器支援實時討論區留言搜尋,投資者「做功課」時,不妨從中找出投資對象的「民情」,尤其面向大眾的零售商,銷情容易受輿論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