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從「零持有」想起


PIMCO在聯儲局次輪量寬(QE2)6月30日結束前坐言起行,從消息廣為人知後美債孳息未見抽升來看,此舉對市場的影響不如一些人想像般嚴重。然而,格羅斯的言行仍大有討論價值,今日且擇幾個重點,與讀者研究。

一、PIMCO是替客戶管錢的,且向有跑贏規模相近對手的往績。從資產管理者的角度出發,PIMCO把美國國債持倉減至點滴不存,格羅斯和機構內其他決策人若非對這個決定有十足把握,絕不會輕冒表現給參考基準(benchmarks)配置資產的對手比下去這個風險。PIMCO總回報基金亦有本身的參考基準,其回報跟巴克萊債券總回報指數(BarCap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相對照,後者給予美國政府債券的權重高達40%。PIMCO將美國國債持有量降至零,等於這個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的相關資產,比基準指數(美國國債佔總資產四成)低了40個百分點!PIMCO在聯儲局「功成身退」(是否如此得看有沒有QE3)前全面撤離,等於在美債孳息大升(債價大跌)身上下了重注。金錢回報尚在其次,PIMCO「瘋狂」underweight美國國債,萬一基金表現因此而落後於基準指數、回報遭對手拋離,英雄一世的「債王」顏面何存?

二、格羅斯的決定正確與否,此刻言之尚早。不過,債王提出聯儲局火棒由誰來接這個「思想實驗」,令老畢想到連串問題。在周一〈環保「側」觀國事 「磚頭」淺論港情〉一文中,老畢提到樓市因缺乏沽空機制,「癲」起上來比股市還要瘋狂。當時未有想及的是,利用類似「沽空」房地產的手法賺進天文數字利潤,名動全球的少數對沖基金經理,如剛取得本港證券買賣牌照的「沽神」保爾森(John Paulson),其真正「成就」並非賺了多少億,而是此輩敢於向難度挑戰,千方百計絞盡腦汁亦要找到押注按揭證券「爆煲」的門徑,終於成功利用信貸違約掉期(CDS)「曲線」沽空樓市相關資產,大獲全勝。「沽神」一夜成名,惟從他管理的基金逾半資產與黃金相關,可見保爾森得享大名雖拜信貸/樓市/按揭證券化泡沫所賜,但他真正「相信」的卻是黃金。

三、研究部一連兩周提及的價值投資者克拉曼(Seth Klarman),建議投資者透過買入債券認沽期權和持有黃金,對沖不可預見的金融風險。克拉曼擔心的是,有朝一日,美國財政部拍賣債券無人問津,出現類似「流標」(failed auctions)的局面。這種憂慮,跟債王擔心「聯儲局火棒無人接」,債息必須升至遠高於目前水平始足吸引買家,如出一轍。保爾森、格羅斯、克拉曼皆非「善男信女」,他們揸金沽債買災難保險,目的不同攻守不一,惟在不信任政府、認定現行政策早晚帶來災難這一點上,卻殊途同歸並無二致。

四、和諧穩定是所有社會的共同願望,但不論民主國家還是專制地區,眼前皆出現政府愈想「維穩」,社會不公與矛盾愈深的困局。在求變的一方與求穩的一方勝負大分之前,拉鋸緊張仍會持續。「沽神」、「債王」以至「別人恐慌時貪婪」的價值投資者,大都違反人類喜和諧惡不穩的通性,惟在投資市場上,正正就是這些人才能得享大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