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高鐵486

「486」這個數字上周末在內地網站不停傳播。它不是一個股票號碼,也不是一個電腦型號,而是一個記錄,一個速度記錄。

上周六(12月3日),內地的京港高鐵進行試運,在棗莊至蚌埠段,由國內南車集團研製的「和諧號」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創出了最高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記錄。這是繼今年9月份滬杭高鐵試運創下時速416.6公里後,中國高鐵再次刷新世界記錄。

時速486公里時一個甚麼概念,大約已等於噴射飛機低速飛航的速度,甚至較現時上海浦東機場的磁浮列車(430公里)還要快。

脫軌系數小於0.1

中國貨嘛......大家少不了擔心安全問題,中國南車集團有關技術人員解釋說,高速列車有個很重要的安全指標叫脫軌系數,要小於0.8,才通過測試,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脫軌系數小於0.1,遠遠低於限度標準。

京滬鐵路,是現時全球一次建成線路最長的高速鐵路,貫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及上海七省市,連接渤海以及長三角兩大經濟區,全長1318公里,現已全線鋪通,並預期2011年前通車。其時預計上海至北京,只需四小時。如果考慮飛機要提早到機場登機等因素,兩者其時相差不大,惟價錢則也許高鐵便宜得多。

緣何中國致力發展高鐵?孫中山先生說得好,鐵路運輸就是一個國家的血管,血管運行得好,一個人才會強健。目前,中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達到7531公里,運送旅客約百萬人次,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數仍不夠。鐵道部此前提出,中國高鐵的網路布局將於2012年基本建成,屆時高鐵的運營里程將由目前的7000萬公里升至1.3萬公里。

內地致力發展高鐵的另一原因,相信是和節能減排有關。根據研究顯示,鐵路運輸每人每公里的碳排放量比公路運輸是少了一半,比起航空更是少了四分之三。毋庸置疑,節能減排將是未來全球大趨勢之一,也是「十二.五規劃」的一大重點。若果高鐵發展真的成功了,有助內地環保固不待言,更有助國家在國際碳排放交易上增加談判籌碼,一舉兩得。

實際上,交通運輸在全球的碳排放中,名列第五,「貢獻」全球碳排放13%,僅次於發電、工業、林木砍伐和農業。交通運輸的另一特色,就是已發展或╱及人口多的國家,排放的比例特別高。所以去年12月,中國承諾每GDP單位減排45%,美國則減排17%,如不針對交通運輸,應該難以達標。

運輸成本 經濟效益

根據研究顯示,鐵路運輸每人每公里的碳排放量比公路運輸是少了一半,比起內地短途航空來說,更是少了四分之三。再者,看來鐵路運輸技術改善空間更大。過去十多年,鐵路的單位碳排放量降低了超過二成,公路運輸則少了8%,短途航空卻不足5%。運輸成本也是鐵路佔盡優勢。

以中國來說,鐵路的客運單位成本是公路的一成多,貨運則只是約4%。最後是「土地效率」,即是用了多少地去完成運輸量,鐵路所需土地,亦只是公路的十分之一。所以,不論以減排、技術創新空間、經濟效益以至土地效率,鐵路均佔盡優勢。

目前,中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5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鐵道部此前提出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顯示,我國高鐵的網路布局將於2012年基本建成,屆時高鐵的運營里程將由目前的7000萬公里升至1.3萬公里。到時人流物流所帶來之經濟效益,可能超乎大部份人的想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