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地啤酒市場收購消息接二連三出現,近期有華潤創業(291)旗下的華潤雪花啤酒收購杭州西湖啤酒45%股權,還有商務部昨日批准嘉士伯買入重慶啤酒的12.25%股份。而華創首席財務官黎汝維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明年繼續尋求併購啤酒廠商的機會,維持市場領先地位。內地的啤酒市場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愈來愈明顯。
馬太效應其實是源自聖經,現在引伸為形容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內地啤酒市場正處於三國鼎立的局面,華潤雪花啤酒稱霸華東和華中市場、青島啤酒(168)則主力發展青島和華南地區,而北京控股(392)旗下的燕京啤酒則在華北地區暢銷。當然,市場還有年產量二十萬噸以上的地區性啤酒品牌,如廣東的金威(124),以及嘉士伯收購了部份股權的重慶啤酒。
今年三大啤酒商積極地透過收購各地的啤酒廠,試圖鞏固市場地位和增加市場佔有率拋離對手。華潤雪花5月收購河南悅泉啤酒和上月以3.2億元(人民幣.下同)競購西湖啤酒四成半股權,顯然是加強河南和浙江的華中市場。而燕京啤酒黨委副書記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證實8月購併河南的樂月山啤酒,以及本月中完成收購內蒙古金川保健酒股權的消息。至於青啤則在9月收購山西太源嘉和啤酒,並與華潤雪花競購西湖啤酒股權。
雖然青啤落敗,不過有趣的是青啤與西湖啤酒大股東朝日啤酒簽署委托書,代為管理西湖啤酒另外55%的股權。言即兩個競爭對手走在一起合作發展這個杭州品牌。
據了解,經過一輪收購行動後,目前能夠獨善其身年產量達三十萬噸以上的大型啤酒企業,只餘廣東珠江、河南金星和山東銀麥三家,而年產量能達二十萬噸的中型廠商只剩九家,還有一些地方性的啤酒廠。
然而,按照華創首席財務官的說法和三大廠商今年的行動,預計其他廠商遲早也是他們的囊中物。事實上,地方性的品牌能夠保持獨立,主要是集中在西部地區競爭較少的市場。可是,三大巨頭在全國擴張,馬太效應將會更明顯。
當然,收購並不一定幫助企業做大,重要的是整合產能。辛思維早前談論過重慶啤酒員工反對嘉士伯的收購而醞釀罷工,就是其中一個潛在的危機。不過,透過收購取得更多市佔率,對投資者而言絕對是好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