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interne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interne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金山成敗 還看人氣


入股金山軟件(3888)對騰訊(700)開拓防毒業務有利,而對於金山軟件來說,外界認為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公司可以將網遊業務推廣到龐大的QQ客戶群。事實上,正如辛思維早前曾寫過,內地軟件行業發展並非如外界想像中美好。金山去年來自娛樂軟件、應用軟件及安全產品的收益均出現倒退,公司亟需突破的機會,今次合作對金山的意義可能遠大於騰訊。

軟件開發可說是一個沒有保障的行業,在人力資源等方面投入巨大,未見官先打五十大板,但最後開發出來的產品,在回報方面卻往往不成正比。金山去年在娛樂軟件方面的收益就按年減少了6%;應用軟件業務,則按年下跌2%;網絡安全產品的收益,亦減少8%。

事實上,軟件推廣的成功與否,人氣是一項重要因素。金山去年業績的倒退,與人氣流失有密切關係。網遊方面,去年第四季每日平均最高同步用戶人數為80萬人,較2009年同期減少32%;網絡安全訂購用戶數目按年減少58%,至370萬名。

產品受歡迎程度下降,公司前主席求伯君似乎也做到心灰意冷。所以,今次促成了騰訊的入股後,現年只有47歲的求伯君即宣布要提早退休,由雷軍接任主席一職。求伯君暫且保留CEO職位,待公司找到合適人選接任。求伯君的離開,促進了管理層的革新,加上騰訊的入股,金山的發展將邁向新一頁。

雖然今次合作關係中,外界一直將焦點放在防毒軟件上,但其實,金山去年的業務中,娛樂軟件的收入佔了65%。推動公司的遊戲發展,對金山的盈利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與擁有6.5億活躍賬戶的騰訊合作,無疑為金山遊戲的推廣帶來便利,有望聚集更高人氣。

事實上,騰訊本身雖然亦有開發網遊,但仍以一些較為簡單的小遊戲為主,缺乏一些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而金山方面,則徒具開發大型遊戲的能力,卻聚集不了人氣,令到本來有較高盈利能力的產品被白白浪費。所以,透過今次的合作,令好產品遇上大市場,為金山的盈利前景帶來更大憧憬。

入股金山 騰訊不止為報仇

騰訊(700)雖然是內地互聯網即時通訊界一哥,但在殺毒程式方面卻一直受制於奇虎360,繼去年9月雙方出現糾紛後,近期又再現矛盾。一向做慣老大的馬化騰當然不甘受制於人,近日騰訊宣布,入股金山軟件(3888),外界普遍解讀為是制衡360。但其實,早在去年底,騰訊已宣布要進行戰略轉型,所以,近大半年來公司已四出收購,QQ王國下一步的路向,更值得關注。

近年業務愈趨多元化的騰訊,憑藉龐大用戶群,不論是拓展微博,還是社交平台等業務,均迅速佔據領導地位。只不過,在防毒程式方面的發展,仍是一片空白。所以去年底,就因為內地最大免費殺毒軟件企業奇虎360,在設計上遮擋其廣告及阻礙QQ運行等,而引發一場紛爭,被內地傳媒稱為「3Q大戰」,結果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干預下,事件才告一段落。

但事實上,兩者的糾紛並未因此而結束,近日騰訊另一個程式「QQ電腦管家」亦懷疑遭受到奇虎阻擋,未能正常啟動。消息指,騰訊今次先下手為強,已經向政府主管部門投訴奇虎。與奇虎交惡日深,對騰訊的業務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亦令馬化騰明白到拓展防毒程式有其必要。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早在「3Q大戰」前,去年6月360亦與同樣有生產防毒產品的金山軟件,在微博上開展了一場口水戰。其後,奇虎更宣布正式起訴金山,指金山破壞其防護功能,危害用戶電腦安全。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所以,當騰訊與奇虎的糾紛出現時,金山一直站在騰訊的一邊,亦因此奠定了雙方合作的基礎。近日騰訊發表公告,以總代價8.92億元,向金山軟件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求伯君及非執董張旋龍,收購公司已發行股本15.68%股權,相當於每股收購價5元,將成為金山最大股東。

外界對今次的收購行動反應頗為正面,多間大行均發表報告,認同合作將帶來協同效應,對兩家企業均有好處。大摩認為,內地互聯網惡意軟體肆虐,46%的網民曾受攻擊,金山擁有14年網絡安全研究經驗,騰訊除了可以從其專業中受惠,更可以藉此與奇虎抗衡。

鑑於騰訊與奇虎之間的糾紛,自然令外界將是次收購的焦點放到奇虎身上。只不過,辛思維倒認為,打敗奇虎雖然重要,但作為一間發展至如此規模的企業,加上互連網行業日新月異,不進則退,要保持繼續向前確實不易。今次收購計劃,以及近半年來騰訊的發展路向,令人感受到其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要知道互聯網行業往往是一個生於憂患、死於逸樂的行業,類似於ICQ、Friendster雖然一度受到歡迎,但革新速度不夠快,結果漸受到喜新忘舊的網民所唾棄。相反,原本只是模仿ICQ而出現的QQ,卻不斷感受到競爭的侵襲,貫徹其熱愛模仿,但又往往青出於藍的特點,令騰訊發展出今天的成績。

生於憂患死於逸樂

所以,去年馬化騰除了主動提出內地網遊市場現飽和,其後亦多次提出要改革騰訊。去年12月更宣布,騰訊將步入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籌備期。公司並成立了50億產業共贏基金,先後投資團購網「高朋」、電影企業「華誼兄弟」、旅遊網「藝龍」及購物網「好樂買」等。

騰訊不斷拓展新業務,並將其整合到QQ平台之上,豐富內容,提高新鮮感及吸引力,有助防止用戶流失。今次防毒產品對騰訊的威脅,顯然又令馬化騰感受到憂患,必須想方設法克服。

透過與金山合作,騰訊做到的不只是補白了防毒方面的軟肋,更開拓出全新發展空間。以目前公司不斷開拓新業務的趨勢所見,公司前景仍樂觀,值得投資者投下信心的一票。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小心「網絡打手」

「網絡打手」自互聯網興起後滲透各網上論壇,但一直工作保持低調,只是偶有失手個案,被網民「起底」。不過,最近本港有公司刊登招聘廣告,開宗明義請打手,令該地下行業曝光。其實,近年不少企業,尤其面向消費者商戶,均有聘請網絡打手。主要作用是代公司在網絡上建立聲譽,甚至踐踏對手。成功者,能刺激產品或服務暢銷,帶動盈利增長,但失敗被揭發者卻慘成過街老鼠,甚至影響公司股價。

在Web 2.0時代,強調用戶產生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社交網、討論區和評論網站成為網民「聚腳點」,影響網民的消費習慣。例如選購產品前,或光顧食肆前,都會先上網查一查,包括參考其他用戶的評價。於是衍生了網絡打手一職,受僱在網上為產品「讚好」。

為自家產品說好話,尚且無可厚非,不過,近來打擊對手亦成為這批網絡打手的工作,更甚者會向對手盲目給「負評」。一旦若來網民反感,為免公司形象受損,即企業與打手劃清界線,但仍暗地裏僱用,繼續造勢。

網絡打手不僅在香港活躍,內地情況更普遍,社交網、微博和論壇社區,無處不在。因為數量眾多,被外界形容為「網絡水軍」,亦有內地打手按留言數目計算薪酬,每個0.5元人民幣,因此有「五毛黨」的外號。

此種宣傳方法的盛行,當然因為背後的好處不少。利用病毒營銷(Viral Marketing),產品訊息在社群內快速傳開,打手營造「民意」或將用戶的正面評價進一步放大。不過當然,若要公開找到一些成功例子其實不易,只因打手形象負面,大部分企業不願公開承認。

只不過,做得太過分而失敗的例子卻有不少,例如蒙牛(2319)去年10月被揭發聘用公關顧問打擊對手伊利,蒙牛更有高管因此被捕。消息傳出當日,對股價帶來沖擊。

目前,內地網絡打手已經發展成一個頗有規模的行業,據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CIPRA)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公關業去年服務收入逾10億元人民幣。

隨着網民數量增加,網上言論威力愈來愈大,稍不留神,有機會帶來負面影響。目前網絡搜尋器支援實時討論區留言搜尋,投資者「做功課」時,不妨從中找出投資對象的「民情」,尤其面向大眾的零售商,銷情容易受輿論影響。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買股亦買人 增長之道看管理

個城市要有好的發展,需要有強政厲治,一間公司的發展前景,當然亦離不開管理層的質素,有能力者可令公司起死回升,反之亦可令公司步向衰落。所以投資除了要看公司業績表現,更要看管理人的願景。近期,令人讚好的個案,首推阿里巴巴(1688)主席馬雲。馬雲近日高調發聲明,承認公司有害群之馬,令用戶受騙,堅決進行整頓。雖然消息令該股昨天大跌8.6%,不過,辛思維認為,馬雲的堅持反而顯示出,公司的前景值得看好。


比起一般投資者,辛思維有較多機會面對面接觸上市公司管理層,發現當中的質素其實頗為參差。記得某次與一間零售股的管理層見面,雖然外間的報道給予該股頗積極的評價,但傾談之間,辛思維卻發現,管理層對未來發展表現得有點兒畏首畏尾,對行業政策了解亦不足,所以投資該公司確令人難以放心。

更常見的公司管理層問題,則要數「富二代」。這些人雖然含着金鎖匙出生,但並不代表全部都擁有優秀的管理能力,但偏偏其父母卻為了培育其成才,早早就將其推上高位。辛思維就見過一些「富二代」,雖然掛上一個嚇人的名銜,但面對記者的簡單提問,即顯得啞口無言。除非公司有其他能人,扶助這些「阿斗」,否則的話,投資者還是應該趁早離去。

互聯網兩匹馬

不濟的例子很多,但值得稱讚的個案亦不少,尤其是內地第一代白手興家的民企老闆。例如內地互聯網企業的「兩匹馬」,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及騰訊(700)主席馬化騰,均是有魄力有堅持的企業人材,令投資者倍感信心。

近日,馬雲就主動向公司員工發表公開信,自揭有員工協助客戶進行欺詐,損害客戶利益,令其感到憤怒,呼籲全體員工要堅持誠信,令企業未來走得更遠。公司除了賠償有關客戶,兩名高層並因此引咎辭職。

昨天,市場就因為擔憂阿里巴巴商譽受損,以及高層變動可能影響業績等,加上市場氣氛不佳等因素的影響下,該股下挫8.6%。

事件會否對阿里巴巴未來帶來重創,辛思維認為,不必過於擔憂。只因馬雲過往一直在內地互聯網市場不斷創新,不斷發現問題,改善問題,所以相信今次馬雲主動提出問題,只是希望鞭策公司向前,應該視為利好而非負面。

馬雲過去就曾說過︰「我覺得網路公司一定會犯錯誤,而且必須犯錯誤,網路公司最大的錯誤就是停在原地不動,最大的錯誤就是不犯錯誤。關鍵在於總結我們反思各種各樣的錯誤,為明天跑的更好,錯誤還得犯,關鍵是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雖然今次事件引致公司出現高層人事變動,但新CEO經驗豐富,而一直以來,馬雲都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只要馬雲在,公司的營運方針將不會有大轉變,其他高層的去留,不至於令阿里巴巴陷入困境。

事實上,騰訊主席馬化騰亦具有相同特質。早在去年中,馬化騰就首先提出警告,指內地網遊市場增長將出現放緩的問題。市場亦因此擔心公司前景可能受影響,所以去年6月,公司股價更一度下跌至120元。但顯然馬化騰提出問題,並非為了警告投資者,而是告誡自己要努力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為解決

其後,投資者開始發現,騰訊一方面在國內開拓微博、團購網等業務,更加強進行海外併購活動,同時亦保住了網遊市場的增長,早前公布的公司去年第三季純利,仍錄得52%的強勁升幅。早前,公司更宣布,投資50億元人民幣,成立產業共贏基金,為網路及相關行業的創新提供支援,足見馬化騰是一名具有願景的人物。

辛思維曾聽過一名資深基金投資經理分享過,股市中不同公司從事的行業眾多,投資者難以了解所有行業,不過,了解過管理層是一個怎樣的人,聽其言觀其行,對判斷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參考。

從騰訊的例子可見,優秀的企業,面對短暫時間的負面消息,令股價下挫,反而為投資者製造了一個趁低吸納的機會。未來數天,雖然在市場不穩的情況下,阿里巴巴股價可能仍將面對壓力,但公司前景仍值得看好。投資者不妨多觀察,尋找買入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