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去兩年來的汽車行業高增長後,今年汽車股被打入冷宮,股價走勢持續向下。4月及5月,全國汽車銷量更連續兩個月出現下降。正當汽車行業被看得一文不值時,近期卻傳出否極泰來的消息,指發改委將調整各地限制汽車消費的政策。雖然,其後有關消息未得到證實,但市場普遍認為,在全國龐大的人口基礎下,汽車業仍有望進入平穩增長時期,汽車股前景是時候由負面轉為中性。
由於道路發展跟不上汽車增長,內地城市經常塞車,所以繼北京推出汽車限購令後,包括廣州、深圳、上海,以至二線城市貴陽等,亦醞釀推出限購車的措施。官方多番打擊,難怪全國汽車銷量連續兩個月出現下降,今年5月汽車銷量138.28萬輛,環比下降10.9%,同比下降3.98%。
庫存逐月下降
事實上,由過去兩年的大幅補貼,變成目前的限購,汽車企業可說是由天堂打入地獄。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頭4個月17家重點汽車企業中,有6家企業利潤負增長。
面對銷量增速大幅回落,企業應對態度亦頗為積極。中汽協數據顯示,截至5月,整車企業庫存為66.12萬輛,比2010年年底下降14.55萬輛,且呈現庫存逐月下降趨勢。
汽車行業數據未改善,一眾汽車股不再受到歡迎。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最壞的時間是否已經過去。
上星期,來自《每日經濟新聞》的消息就指,發改委等部門已將目前汽車消費市場的低迷狀況上報給國務院,申請調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車消費的政策。
受到取消限制汽車消費的消息刺激,多隻汽車股股價都受到刺激。上周五(24日)廣汽(2238)上升5.8%、東風(489)升4%、吉利(175)升7.3%、華晨(1114)升5.4%。
不過,其後另一則同樣引述自發改委官員的消息則對此作出否認,只表示發改委只是建議地方出台限購汽車政策時,應該有相應改善交通的措施。
雖然目前官方對各地汽車限購的措施,仍未給出一個正式的說法,不過顯然社會上對於盲目限購已感到不滿。有網民就批評,限購車的措施矯枉過正,治標不治本,除了對汽車經濟有損害,更對真正有需要買車用車的家庭帶來不便,變相剝奪其購車自由。
限購受質疑
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外界對於汽車限購的不滿,以至來自官方所傳出的正面訊息,無不令人感覺到,汽車業最壞的時候或即將結束,可望迎來一個較為平坦的前景。
辛思維倒認為,其實對汽車行業來說,最好的做法可能是不扶助也不打壓,任由行業自由發展。至於解決塞車問題,還是應該從建設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統方面入手。
對於目前汽車銷量的下降,汽車業內人士的態度依然頗為正面,認為快速增長後,調整一下對企業來說並非壞事。加上內地汽車市場基數大,目前產銷水平均達到世界第一,所以即使是持平的水平,每月的產銷仍十分可觀。而且一、二線城市車市縱有飽和趨勢,但三四線城市汽車消費仍有巨大發展空間,預計至少在未來10年間,車市仍能保持增長。
再加上近期,財政部宣布7月1日起,將大幅下調汽油、柴油等的進口稅率,對於紓緩內地成品油價壓力具有一定正面作用,亦可望對汽車消費帶來提振。
早前,辛思維亦提過,在大城市面對嚴重塞車問題的時候,農村仍有較大的空間,可以容納汽車增長,所以看汽車股前景,還看誰能滿足農村市場的需要。進入平穩增長期的汽車股,相信再下跌的空間不大,只待進一步的好消息刺激股價回升。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維修需求低 零部件股難突破
汽車銷量下跌除了影響車股前景,連帶汽車零部件股份亦受到拖累,由3月初至今,生產中重型卡車車橋零部件的暢豐車橋(1039)股價下挫近四成,而生產車身零部件的敏實(425)亦下跌近兩成。近期,另一隻汽車零部件股份雙樺(1241)無懼車市的負面情緒,集資上市,雖然市場反應不算熱烈,但總算不用「縮沙」。在中國車市步入平穩發展的情況下,且看零部件股是否也能迎來新機遇。
雖然目前汽車公司所需零部件大多透過自家的廠房生產,但不少企業仍會將其中一小部分撥給一些獨立的零部件企業生產,以便買個保險,一旦自家生產線出現任何問題,還可以找到替代的廠家。此種生產模式亦為一些獨立的汽車零部件提供生存空間。
以從事汽車空調零部件生產的新股雙樺為例,就有為長城汽車(2333)及比亞迪(1211)生產空調零部件。
只不過,近月汽車銷量下降,車股自身的生產亦要被迫減少,交給零部件企業的訂單難免受到影響,盈利受壓。所以相關企業的股價,亦只能跟隨汽車股下跌。但其實汽車零部件股份的前景,除了要看新車銷量,還要看看汽車維修市場的狀況。
新股雙樺,近期就向傳媒大力推介內地的汽車維修市場前景。公司指出,2010年中國的乘用車保有量約有5620萬台,預測到2014年,相關數量將達到過億台。所以,在未來數年間,不論新車的增長速度如何,維修需求將出現快速增長。
只不過,2009年內地推出汽車下鄉等一系列補貼政策後,汽車銷量才出現爆發性增長,所以目前不少私家車落地不足3年,維修需求較低。若要等待內地汽車維修市場為零部件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可能還要再等兩三年。
在新車銷量減慢,而維修需求又未跟上的情況下,只做內銷的暢豐及敏實,暫時仍難以見到突破。反而對於出口佔比逾50%的雙樺來說,歐美的汽車維修需求的增長,更值得憧憬。加上公司招股定價為1.16元,市盈率只有7倍,集資額只有1.89億元,貨源歸邊,周四(30日)正式掛牌後,可望有更佳表現。
雖然目前汽車公司所需零部件大多透過自家的廠房生產,但不少企業仍會將其中一小部分撥給一些獨立的零部件企業生產,以便買個保險,一旦自家生產線出現任何問題,還可以找到替代的廠家。此種生產模式亦為一些獨立的汽車零部件提供生存空間。
以從事汽車空調零部件生產的新股雙樺為例,就有為長城汽車(2333)及比亞迪(1211)生產空調零部件。
只不過,近月汽車銷量下降,車股自身的生產亦要被迫減少,交給零部件企業的訂單難免受到影響,盈利受壓。所以相關企業的股價,亦只能跟隨汽車股下跌。但其實汽車零部件股份的前景,除了要看新車銷量,還要看看汽車維修市場的狀況。
新股雙樺,近期就向傳媒大力推介內地的汽車維修市場前景。公司指出,2010年中國的乘用車保有量約有5620萬台,預測到2014年,相關數量將達到過億台。所以,在未來數年間,不論新車的增長速度如何,維修需求將出現快速增長。
只不過,2009年內地推出汽車下鄉等一系列補貼政策後,汽車銷量才出現爆發性增長,所以目前不少私家車落地不足3年,維修需求較低。若要等待內地汽車維修市場為零部件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可能還要再等兩三年。
在新車銷量減慢,而維修需求又未跟上的情況下,只做內銷的暢豐及敏實,暫時仍難以見到突破。反而對於出口佔比逾50%的雙樺來說,歐美的汽車維修需求的增長,更值得憧憬。加上公司招股定價為1.16元,市盈率只有7倍,集資額只有1.89億元,貨源歸邊,周四(30日)正式掛牌後,可望有更佳表現。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