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遲來的降級 意欲何為?


評級機構的作用,是預先對一些投資產品的風險作出評級,為投資者提供參考。自金融海嘯以來,國際三大評級公司除了後知後覺發揮不了預警作用外,在希臘等國家的主權評級上,更被指落井下石。

負債纍纍的美國,早已被指不值得保持在最高評級的位置,標普近日宣布下調美國評級,到底只是做了早就應該做的事,還是另有所謀,實在耐人尋味。

長年靠借債度日的美國,在經濟環境較佳的歲月尚且混得不錯。曾幾何時,有人認為此種做法有利促進消費。只不過,金融海嘯後,當地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而開支卻未能有效減少,加上人口老化等問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持續入不敷支,情況令人擔憂。

美國國會早前通過將國家債務上限從14.3萬億美元提高到17.7萬億美元,雖然解決了短暫的債務危機,卻只是將根本的問題延後。當局計劃未來十年分兩階段消減2.5萬億美元開支,但幅度卻與標普提出的4萬億美元目標差距甚大。

對於美國債台高築,美國部分政界人士就認為,評級機構亦要負上一定責任,只因過去一段時間,這些機構給了高風險房貸債券過高的評級,引致金融海嘯的發生,迫使政府出資拯救,才令國債大增。

評級機構再次受到抨擊,心中難免感到憤憤不平。所以今次在美國交出一個不太令人滿意的減赤方案後,標普終於採取行動,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

迫宮QE3

對於今次降級行動,標普負責主權評級的全球主管就對傳媒表示,今次是非常嚴肅地負起責任,經過分析終得出結論,決定發出此信號。標普說得正氣凜然,大有撥亂反正、一改頹風的態度。但向來對「自己友」隻眼開隻眼閉的美國評級機構,居然作出如此反常的舉動未免令人懷疑,背後是否另有所謀。

事實上,目前美國經濟發展緩慢,外界關注的話題是,政府是否應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上周五的大跌市,就被視為是外界在迫使政府推出QE3。今次標普降級行動,對QE3的推出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標普今次的行動雖然打着要美國減赤的旗幟,只不過,將美國評級下降,必定會推高市場借貸成本,令美國政府、企業及消費者負擔加重,對經濟復蘇不利。外界猜測,標普此舉反而刺激聯儲局更快出台QE3。

金融海嘯後,美國推出兩輪量化寬鬆政策,惟國內經濟未見起色。但來自美國的熱錢,則不斷湧向新興市場,推高中國、印度等國的通脹水平。若QE3被迫宮成功,新興市場恐怕將面臨更大的通脹壓力。

中國成最大輸家

在目前的狀況下,不論下一步美國將使出什麼應對的招數,美國作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又是美國的最大債主,在評級下降後,市場對美元失去信心,美元將貶值,中國外滙資產自然縮水。加上,美國復蘇受到影響,需求下降,將令中國出口業首當其衝。最後若因此推動了QE3出台,更會令熱錢再次湧到中國,推高物價。

目前除中國受到負面影響,在港幣與美元掛鈎的情況下,香港亦將深受其害。不但港元要隨美元貶值,熱錢流入香港,內地及鄰近地區物價上升,亦使香港飽受輸入性通脹影響。

在目前的政治現實下,港元短期內似乎仍難以脫離美元,香港投資者要避免資產縮水,正如辛思維早前寫過,在目前的狀況下,暫時還是以金銀及外幣的投資較為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