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il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il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奶粉也要降關稅?


為了減少貿易盈餘,促進進口及內銷是內地今年其中一項重要工作。當然,鼓勵消費最直接的方法自然離不開減價,降低進口關稅具有必要。只不過,減稅不能一刀切,還要視乎社會需求及對本土產業的影響而定。目前,市場上除了提出奢侈品應減稅之外,奶粉減稅的呼聲亦甚高。但成事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除了名牌手袋之外,中國富人到海外搶購的熱門產品中,排第二位的,相信非奶粉莫屬。民眾對於到境外購買奶粉有如此大的需求,除了因為本地奶粉質素受質疑之外,還因為奶粉的進口稅率較高所致。

事實上,目前奶粉的關稅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包括進口稅及增值稅。包括荷蘭、日本、澳洲及新西蘭等,屬於最惠國的進口稅率為5%-10%,但包括美國在內的非最惠國,進口稅率則為40%。再加上17%的增值稅率,來自美國等非最惠國的奶粉稅率高達57%。

目前,在內地正醞釀減低進口關稅的過程中,就有不少人提出,屬於必需品的奶粉,應該成為減稅的項目之一。不過,根據財政部今次反對降低奢侈品關稅所持的理由,辛思維認為,奶粉減稅的可能性同樣不大。

首先,從行業的角度看,內地其實並非沒有足夠奶粉供應,只是因為毒奶粉而令消費者的信心受打擊,其影響應該屬於暫時性。只不過,若因為家長到海外購買進口奶粉的需求大升而降低奶粉關稅的話,相信其影響將由短暫性變成永久性,令中國奶業持續萎縮。

其次,從消費的角度看,目前有能力購買進口奶粉的,其實主要仍是一些較為富裕的家庭。既然奢侈品稅不能降是為了減低收入分配不公,貴價進口奶粉,同樣可達到類似的效果,關稅自然不能降。

雅士利(1230)、環球乳業(1007)及澳優(1717)等進口奶粉股,雖然在目前內地特殊的奶粉市場局面中得到發展機會。不過,切勿期望能在進口關稅方面得到任何好處。尤其內地目前進口奶粉品牌眾多,市場競爭激烈。三家企業去年的業績表現中,以環球乳業及雅士利的表現較佳,澳優則出現純利倒退,情況不太樂觀。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面對逆境蒙牛未轉軚


內地奶粉場被進口品牌所攻陷,已引起內地官方關注,內地政府早前宣布要進行奶業重整,就是為了加快重建行業形象。雖然整頓僅短短一個月,未見實際成效,但內地大型乳企近期公布的最新業績,似乎都有改善的迹象,行業前景漸趨正面。

食品安全問題,近期屢次成為新聞話題。連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2319)前財務總監姚同山,在一個記者會上表示,發到香港的產品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保證比內地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也在內地微博上再次受到炒作,網民罵聲一片。早前,陝西毒奶已令蒙牛股價一度急挫,可見內地奶業經過多番醜聞後,已成驚弓之鳥,投資者信心薄弱。

雖然行業陰霾未完全消除,不過內地一線乳品企業,包括伊利和光明乳業,最新發布的首季業績都報捷,而且純利按年大幅增加。伊利今年首季收入增加了29%,至91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增長16%,至1.45億元。光明乳業今年首季營收26億元,增長23%,純利增長23%,至3429萬元。

至於乳業龍頭的蒙牛沒有發布季度業績,但去年全年業績亦有不錯的增長。去年收入302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長17.7%,是內地乳企首次年度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純利12.37億元,按年升10.9%。在行業整頓加速的情況下,參考伊利及光明乳業首季純利的增長情況,相信作為龍頭的蒙牛,應可跟隨市場增長。

事實上,內地大型乳企,在乳業問題不斷出現的情況之下,仍能錄得急速增長,足以反映內地對奶品的需求甚殷。在行業整頓後,市場普遍期望,奶品行業的增速將會更快。所以,為了保持領導地位,以及提高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蒙牛早前就不惜工本,再以破記錄投得央視廣告。

當然要建立形象,絕對不能只靠賣廣告。相對於澳優(1717)未做好本業,就不務正業,開拓新業務,蒙牛的發展則專注得多。公司近期就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建起一個大型牧場,並引入來自澳洲、新西蘭等乳業大國的專家加入管理,期望提高質量及產量。

雖然目前內地奶企仍面對困境,但蒙牛未有偏離本業,專注改善質素,為未來發展做準備,值得一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