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electronic component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electronic component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華潤系重組如玩魔術

早前在「三色台」看到一個魔術表演節目,一名參賽者把數條絲巾從手中變走,然後手部一晃,變成了一束鮮艷奪目的花朵。最近,華潤母公司宣布把旗下的華潤微電子(597)私有化,或許又是一場魔術般的資本操作,密切留意重組帶來的機遇。

當中芯國際(981)上演一場人事革命之時,另一電子股亦有新變動。華潤集團宣布,把旗下從事半導體業務的華潤微電子私有化。根據華潤的文件,集團計劃以0.48元現金或一股華潤集團(微電子)有限公司新股份,私有化華潤微電子;由於華潤微電子成功私有化後,將撤銷上市地位,故股東應會選擇現金方案。

華潤微電子旗下的資產不俗。集團近年代工電子產品的半導體產品,隨着手提電話和數碼相機等零件產品興旺,取得不俗的生意,與中芯國際狀況截然不同。

心水清的讀者可能記得,華潤系內的半導體公司華潤上華,本來獨立運作,及後經過重組,才發展成今天涉及半導體及節能產品零件業務的華潤微電子。

華潤系擅於把旗下業務重組包裝上市,例如華潤的水泥業務曾經在華潤創業(291)之下,及後售回給母公司,再於2007年由母公司分拆上市,這幾年間發展迅速。原本業務只遍及兩廣地帶的華潤水泥(1313),上市融資後,分別收購了海南水泥廠及山西煤炭設施,發展成地區龍頭。公司營業額已由2007年的57.8億元,大增至去年的141億元,純利亦翻一番。

事實上,華潤創業正正是一個剝離非核心業務的能手。10年前這隻紅籌的非核心業務包括製衣、石油化工經銷及管道燃氣等,業務繁多,令股份沒有一個清晰的主題,及後把非核心業務出售,目前集中在消費品和超市零售,概念鮮明,提高了估值。

外界認為,華潤五傑之中,以華潤微電子的發展步伐較慢,但母公司對其寄望甚高,首席執行官鄧茂松希望,華潤微電子5年內在中國綠色節能領域中佔領導地位。華潤微電子今次被私有化,經過重整後,會否再換上新裝出現在大家眼前,如魔術師把幾條絲巾變成那束美麗的花朵?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用平板反擊平板


得益於中國及新興市場,聯想(992)去年純利大增1.11倍,不過,在蘋果iPad,以及大量採用Android系統的平板產品面世後,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進一步受到打擊。惠普(HP)及戴爾(Dell)公布最新季度業績時,亦不約而同地看淡消費者個人電腦前景,要另謀增長動力。

聯想雖然順應潮流推出平板電腦,但仍未改變發展PC的策略,惠普及戴爾的發展,或為聯想帶來一點啟示。

個人電腦市場一哥惠普今年第二財季的業績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但對今季業績展望卻不樂觀,只因日本地震及消費者個人電腦市場銷售疲弱。事實上,惠普上季的家用個人電腦銷量大減23%,預計情況還會持續。

可幸的是,惠普有其他業務「拉上補下」,例如企業科技和服務部門上季便分別增長6.5%和1.5%。雖然如此,惠普仍要調低全年財政預測,每股盈利由5.2至5.8美元向下修訂至5美元,可見個人電腦市場不景對惠普帶來的影響並不小。

不過,PC 二哥戴爾卻比惠普來得積極,面對同樣問題,次季業績勝過預期,還上調今季和全年盈利預測。戴爾第二季的消費者產品部門收入雖然倒退7%,但企業客戶伺服器、儲存產品和商用電腦業務成為業績的主要增長動力。

戴爾選擇將業務集中在個人電腦以外的產品,務求尋求更高增長,因此戴爾可將今年收入增長由6%至12%,大膽調高至12%至18%。

惠普及戴爾都擁有其他業務,所以即使個人電腦市場受平板電腦影響,收入亦不至於受到嚴重打擊。相比之下,聯想業務過度集中在個人電腦,即使今年與NEC合作組新公司,但還停留在電腦業務,只是將市場佔有率擴大而已。

聯想一直希望能學習戴爾及惠普,加強拓展伺服器等較為高端的產品市場,以提高公司專業形象。不過,能否成功,當然還須視乎技術等眾多因素。

本月公司就率先推出「Lenovo︰For Those Who Do」市場推廣,將品牌定位為所有人生活及工作上的最佳夥伴及工具,為專業化踏出第一步。

同時,為了應付平板電腦來襲,聯想反擊的策略就是加入戰團。除了「樂Pad」之外,COO羅瑞德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8月將推「ThinkPad」平板電腦。從名字可猜測,此產品主要針對商用市場,有別於iPad的娛樂形象,或能為公司殺出一條新血路。

PC市場萎縮 聯想為何一枝獨秀


在平板電腦大行其道的影響下,個人電腦(PC)銷量大受打擊。IT研究公司Gartner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全球PC出貨量8430萬台,同比下降1.1%。不過,PC市場萎縮的同時,聯想(992)上星期公布的業績卻一枝獨秀,去年全年純利大增1.11倍,PC銷售上升25.9%,增長情況能否持續,值得探討。

今時今日,在香港等較為發達的地區,擁有兩三部電腦的人士為數不少,家裏一部、辦公室一部,另外再加一部手提電腦或上網本(netbook)。在市場幾近飽和的情況下,成熟地區近年對PC的需求正不斷下降。

Gartner預計,今年全球PC出貨量將達到3.878億台,比上年增長10.5%,低於Gartner早前預期的15.9%。

雖然成熟地區PC增長放慢,但新興市場未擁有PC的人仍為數不少。中國官方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內地網民人數達到4.57億人,但從內地網吧到處可見的情況來看,大家已經可以想像得到,擁有PC並能在家上網的人數比例並不高。

新興市場銷量增五成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互聯網設施未完善,另一方面亦受到居民收入低的因素所影響。所以相比起發達地區,中國等新興市場,PC擁有率仍較低,增長空間大,成為各PC生產商的必爭之地。細看聯想去年的業績,發現公司64%的營業額,正正就是來自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

根據聯想的公布,公司在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銷量增幅就有12.4%,其他新興市場的銷量增長更達到50.1%。其中,俄羅斯及獨聯體的銷量增長達141.5%、印度的銷量增長達64.9%、東盟國家的銷量增長達41.1%、拉丁美洲的銷量增長達41.1%。

只不過,PC增長情況又能持續多久呢?

事實上,來自平板電腦市場的威脅正步步進逼。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預計,今年以蘋果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銷售,預計將增長190%以上。另一市場研究公司IDC亦預測,今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銷量,有望高達250萬台,增長率達到300%。

不少新興市場的用家,日常其實並不需要涉及太多文書工作,電腦的用處主要集中在娛樂及上網,所以辛思維也看到部分新用家選擇不買PC,而直接使用平板電腦。若情況持續,相信平板電腦所帶來的衝擊,很快會在新興市場浮現。聯想當然有察覺到此問題的存在,所以公司亦已推出平板電腦「樂Pad」。

對於平均收入水平較低的新興市場買家來說,產品的價格仍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聯想的PC在新興市場,尤其是零售層面,之所以能佔據高市場份額,某程度上靠的是價格優勢。「樂Pad」要突圍而出,相信亦離不開低價的策略。

樂Pad競爭力成疑

有市場統計指出,目前iPad在內地平板電腦市場所佔的份額達到九成,其餘一成則為其他較為廉價的本地品牌。聯想管理層近期表示,期望「樂Pad」的市場佔有率能達到兩成。

只不過,聯想「樂Pad」在內地的售價,最低配置的定價為3499元人民幣,與售價3688元人民幣的蘋果iPad價格接近,可見兩者所針對的是一個頗為類似的客戶群,「樂Pad」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仍令人有所懷疑。

當然,目前要說PC將死,仍然有點過早,始終商用PC市場仍存在巨大需求,並非平板電腦能完全取代。根據聯想公布的業績數據,公司去年在全球商用個人電腦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上升2.1個百分點,至14.3%。

商用電腦加上新興市場的增長,相信仍能為聯想未來一年的業績帶來支持,但若要再看下一步,決勝的策略仍離不開平板電腦,能否成功推廣「樂Pad」,對聯想的前景,具有標誌性作用。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海外需求飄忽 OEM壓力增

內地製造業面對勞工成本上漲和電荒,經營充滿挑戰。近一兩年,美國及歐洲市場的經濟雖有起色,但是需求亦相當飄忽,尤其以成衣業和玩具業更甚,令到相關企業的經營倍添壓力。

出口需求飄忽不定

黛麗斯(333)於最新一季經營概述指出,集團最大市場美國的需求並不穩定,去年的市道稍微回升,但現時表現卻似乎有所下滑。

女裝成衣出口大廠華鼎控股(3398)是業界的一流份子,以手工精緻及交貨快速見稱,但面對美國時好時壞的經濟,華鼎去年在接單方面亦感受到壓力。

從集團全年業績所見,為保訂單不減少,花上資源在營銷團隊,令到相關支出由1.76億元增至2.38億元,經營純利輕微倒退6%。

玩具業出口業在過去一年的經營亦陰晴不定,大型玩具製造商彩星玩具(869),美國玩具市場未恢復,令彩星收入大為減少,加上成本壓力,上一個業績期錄得虧損,可見經營艱難。

就算過往在出口方面成績彪炳的偉易達(303),近一兩年在爭取方面亦遇到困難。偉易達的產品包括兒童電子學習產品和室內無線電話,向來以出口到美國市場為主,惟在市場需求飄忽之下,上半年度北美洲業務錄得純利按年倒退了11%,盈利只是原地踏步。

一名區內基金公司高層告訴辛思維,2000年以前,中國企業純粹替外國品牌做代工,選股時只要選市盈率低,盈利有雙位數字增長的,投資多有不俗的回報。

十年過去,中國的內銷市場催生了自家品牌,該經理指出選股時亦會注重公司能否建立起有價值品牌,以及具有增長前景的業務,可見現時區內投資經理的眼目,均是以內需股及品牌股為優先考慮。

代工升級有可為

不過,在此氛圍之下,高新技術的OEM企業仍有可為,好像生產影印機零件的億和精密(838),所生產的零件需求高度精密的技術,獲得佳能、Olympus、Fuji Xerox等多家日本公司採購。

由於影印機的結構複雜,日資品牌對於零件的大小、彎度、硬度及耐熱程度需要準確,億和藉着不斷改進生產技術,甚或向上發展ODM(原設計生產)業務,近年在出口生意方面取得佳績。

另一個例子是從事汽車零件生產的敏實(425)。雖然汽車零件製造屬於勞工密集的行業,集團亦需面對勞工成本上漲的挑戰,不過由於集團產品的技術含量較高,且訂單需求增加,故近三年除了營業額節節上升,也變成內地OEM業升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