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insura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insura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保險股經營環境佳


金融海嘯後,國際金融環境轉變,亞太區保險公司經過重組,如去年AIG分拆友邦保險(1299)獨立上市,以及保誠(2378)在香港掛牌,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東盟地區經濟穩定增長,利率環境趨升,為亞太區保險股帶來新發展機遇。

東南亞國家年初至今的利率上升,對於保險股有穩定作用。於最近兩個月,印度、泰國、南韓和台灣均調高了指標利率,在亞洲通脹未退下,這些市場預計可能還會再加息一至兩次,有利孳息曲線向上,新購入債券的孳息率亦有望趨升,對保險股有利。

東盟國家對於保險產品持續有需求。一方面,環球投資市場的波動令不少投資者把資金調撥至較為穩定的保險之上,區內經濟好轉,亦令投資相連保險產品需求增加,帶動保費收入上升。今年上半年,友邦的總年度新保費上升23%,至10.9億美元;新業務價值更急升32%,至3.99億美元,增長可人。保誠近期在東盟地區經營亦取得佳績,今年第一季的保費等值銷售額達到8.88億英鎊,較去年同期增長10%。

東盟市場的經營環境傾向正面。在金融海嘯期間,部分經營者如紐約人壽退出了亞洲地區的業務,令友邦及保誠面對的競爭減少。目前友邦在亞洲15個國家均有業務,持有2300萬張個人保單及1000萬張團體保單,在香港及新加坡均排第一位。另外,保誠在香港及新加坡市場同時排第三位,亦有一定優勢。

另外,東盟保險股的估值處於偏低水平。高盛最近發表的報告,計算友邦及保誠2011年每股預測內涵價值分別為17.2元及7.87英鎊(約100.2港元)。在一個溫和的增長期,區內優質保險股的內涵價值可達到1.8倍至2倍水平,以1.8倍內涵值作為友邦估值的指標,每股合理值可達到30.9元。

內地保險股方面,第三大保險股中國太保(2601)遭美資基金凱雷投資沽出2.5億股舊股,作價每股30.9元至31.4元,相當於太保10.8%H股,短線確會影響壽險股的投資氣氛。不過,內地壽險市場的增長仍然迅速,新法規修訂亦令一般保險的保費有上調的空間。而且國壽(2628)及平保(2318)股價年初以來原地踏步,資產值卻不斷增長,股價顯著下跌的風險較低。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聽夠壞消息 我要好消息


近期股市不穩,市場充斥着負面情緒,連上周副總理李克強帶來的多項利好措施,亦只有短暫的刺激作用。為免增添悲觀情緒,辛思維嘗試與大家分享一些較正面的消息。

內地人口日漸老化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人口老化雖然會令社會整體負擔增加,但對於某些行業來說,卻隱含着巨大的「銀髮商機」。國務院上周通過一份有關內地老齡服務發展的規劃方案,計劃加強養老保險等服務,預計將利好保險和醫療等行業。

連日跌市令不少人身家大縮水,市場一片愁雲慘霧。其實退一步想,財富的累積無非只是為了令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若為銀行戶口中的那些數字增減而煩惱,豈不本末倒置。只要今次的虧損未至於令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受影響,又何必因此而苦惱。

養老保險需求增

聽了太多壞消息後,可能大家也希望聽聽一些正面的訊息,雖然好消息並不代表一定能即時刺激股價上升,但趁現在多了解各行業的基本因素及發展前景,對大家下一步的部署亦十分重要。

歐美因為人口老化、社會福利開支不斷增加,令多國陷入債務問題。中國雖然亦開始出現人口老化,但始終中國福利水平與西方差距較遠,暫時不用擔心歐美的問題在中國重演;反而老年人相關的需求大增,或能成為另一個具發展潛力的市場。

國務院上周舉行的會議就提到,到2015年,內地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由目前的1.78億人增加到2.21億人,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為了滿足養老的需要,國務院就提出,未來5年在老人問題上的發展重點,包括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做好老年醫療保健、推動養老機構建設及開發老人用品等。

要令老有所依,當然要有資金的投入。內地證監會研究中心近期提出,以美國的401K養老計劃為例,建議中國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企業年金發展。其實,這個計劃與香港的強積金頗相似,都是由僱員及僱主共同存入一定比例的金額,再進行股票或基金等投資,作為僱員退休金的用途。

內地股市對以上計劃存在頗大憧憬,但有關計劃目前仍處於「十劃未有一撇」的階段,所以與其憧憬為內地股市帶來正面刺激作用,倒不如實實在在地想一想,國務院提出的老年人發展方案,對保險業到底有何影響。

事實上,中國保監會上周四發布的另一份保險業「十二五」規劃,已露出端倪。文件指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保險業收入為1.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05年增長2.7倍。增長速度雖然於未來5年會略放緩,但預計到2015年,保險業收入仍將達到3萬億元。

要達到保監會的目標,預計到2015年,內地保險行業仍將保持每年約一成半的業務增長。近期多隻內險股公布業務數據,不妨比較一下當中的領先與落後股。

平保增長勝同業

中國人壽(2628)公布的首7個月保費收入按年增長5%,增長速度略為遜色;財險(2328)首7個月保費收入增幅為11.7%,略勝國壽,但仍未達標;平保(2318)的增長反而令人有驚喜,公司上半年純利增長32.7%,保費收入增加約36%。平保成績亮麗的原因,離不開併購深圳發展銀行所帶來的利好,上半年銀行業務為集團貢獻利潤23.97億元,增加117.1%。

在人口老化情況下,未來不論內地採取何種方法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深化目前的社保制度,還是啓動所謂的401K養老計劃,已在銀行及保險業務有較好發展的平保,相信可望在眾多內險股中脫穎而出,把握到新商機。

內地保險行業雖然前景光明,但對一眾內險股近期的股價刺激作用不大。不過,辛思維仍認為,平保這種能保持高增長的公司,業務又主要集中在內地,歐美經濟不景對其業務影響不大。公司股價跟隨大市跌至近52周低位,反而令中長線投資價值顯現,值得大家留意。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地震衝擊不及利比亞?


日本核危機得以紓緩,環球股市反彈,但北非國家利比亞的局勢仍令人憂慮。商務部發言人昨天被問到日本地震對中國的影響時,直言衝擊有限。不過對於利比亞問題時,就承認事件確實對中資企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涉及的合同金額高達188億美元。加上事件刺激國際油價上升,對依賴石油入口的中國不利。而親北京的卡達菲或將下台,影響中資企業日後在該區爭取工程的機會。難怪中國政府近日對利比亞言行不一,兩邊討好,似乎正在買一個政治保險。


數據顯示,中日貿易額每年近3千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10%,加上今次受地震影響的日本東北部,主要生產電子及汽車產品,對中國相關行業或會帶來影響。但目前企業仍有一定庫存,亦可嘗試在國內找尋一些替代廠家,而且相信日本很快可以恢復生產,影響有限。反而日本受災後對日用品需求大增,受核輻射影響地區更需要大量農產品及食品,對中國出口可能帶來刺激作用。

損失188億美元

所以,對於日本地震所帶來的影響,中國並不太擔心。反而更令中國擔心的是利比亞的局勢。繼早前中國中冶(1618)公布,旗下子公司兩個工程項目受到影響,合計未完成合同金額約為51.31億元人民幣,以及中國鐵建(1186)公布,在利比亞未完成合同額達35.5億美元後,商務部昨天首次披露,內地企業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共有50個,涉及合同金額達188億美元。

相關損失需要由企業及保險公司負責,報道指,中國信保近期已向中國葛洲壩集團,以及中國建材(3323)母公司旗下中建材進出口公司分別獲得賠款1.62億元和4815萬元。暫時未知中冶及中鐵建的項目是否也能得到賠償。

不過,除了眾多中資企業一次過的損失外,後續的影響才令中國更頭痛。近期的戰火已令該國產油量大減,刺激油價急升至100美元以上。統計顯示中國去年原油進口量達到每日479萬桶,對外依存度超過55%,2010年進口原油的平均費用比2009年增加了29%,達到了每桶77.05美元。

目前油價持續上升,將令中國面對更嚴重的輸入性通脹,對企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就算再進一步收緊銀根,亦未必能降低通脹。所以近日,溫家寶總理亦對國際油價走勢表示關注,並稱油價每桶超過100美元時,他也感到吃驚。

根據內地油價調整機制,在近期國際油價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目前已到達要再次調升成品油價的時間。不過,加價則會進一步推高通脹,不加價則會令油荒問題再次出現,進不得退不得,所以難怪溫總也感到兩難。

除了油價的難題之外,還有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機遇預計亦會受到今次事件的影響。目前北非正是中國海外投資的重要地區,商務部昨天公布,去年中國在海外投資額為590億美元,而今次受影響的合同金額達188億美元,可見利比亞市場對中國海外投資的重要性。

「走出去」機遇受損

只不過,以目前的形勢所見,與北京關係友好的卡達菲政府極可能下台,而親西方的政治力量有望崛起,預計可能令中國企業未來在爭取該國的基建、石油等項目帶來困難。

為了不要得罪曾經的朋友卡達菲,以及未來可能得勢的反政府力量,中國近日就做出頗為「騎牆」的舉措。一方面不否決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的決議,只在表決中投了棄權票。另一方面,內地官方媒體則發表評論文章,批評有關的行為,並重申中國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的立場。

目前戰事持續,油價站穩100美元之上,對全球經濟都帶來不利的影響。中國的「騎牆」態度能否為日後的利益買下保險,還是兩面不討好,還有待時間證明。不過對於中冶及中鐵建兩家企業來說,目前似乎仍未擺脫弱勢,投資者暫時還是遠離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