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pp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pp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聯想買HP要三思


近期科技界消息多多,繼日前Google收購Motorola流動電話部門後,惠普(HP)上周五亦宣布結束個人電腦(PC)業務。HP的退出,對於聯想(992)提高市佔率有利。只不過,隨着平板電腦的崛起,全球PC市場正不斷收縮,聯想的增長是否能一直保持?

國際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全球PC出貨量為8441萬台,按年輕微增長2.6%。不過,歐美市場增長不太樂觀,另一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PC出貨量比去年減少5.6%;西歐PC市場更比去年同期下降18.9%。

不敵平板電腦

PC市場漸萎縮,除了受經濟不景影響外,蘋果等平板電腦的崛起,才是最大原因。HP雖然在全球PC市場仍保持一哥的地位,但在可攜式電腦方面,則已被蘋果超越。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的報告顯示,今年第2季蘋果出貨量超過1350萬台,取代HP成為全球龍頭,其中,iPad出貨高達1070萬台,年增107%。

面對前景暗淡的PC市場,HP上周五戲劇性地宣布,將分拆個人系統部門,當中包括PC及平板電腦等業務,同時宣布已併購英國數據研究及服務公司Autonomy,希望藉此優化其軟件分析及企業數據儲存等業務的發展。

HP此舉顯然是跟隨IBM的步伐,2005年IBM就是將PC業務賣給聯想,專注發展數據儲存等業務。有趣的是繼買下IBM不要的PC業務後,市場又再傳出聯想對HP的PC業務亦有興趣。一次又一次的人棄我取,到底有沒有價值呢?

事實上,聯想一直希望能攀上PC一哥的地位,所以除買下IBM的PC業務,今年亦宣布與NEC合組公司,發展日本PC市場;其後又收購德國個人消費電子企業Medion,希望藉此提高德國PC市場佔有率。所以,今次PC市場一哥的退出,近年積極向外併購的聯想,要再下一城,似乎亦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平板電腦開始取代PC的趨勢已形成。辛思維也聽過不少朋友話,自從買了iPad後,回到家中幾乎可以不開電腦。成熟市場消費者對PC的需求已明顯下降。而HP的PC主要市場在歐美等成熟市場,主要客戶亦是一般消費者,兩項增長前景不佳的因素加在一起,難怪要將業務賣走。

其實PC市場未來的增長點只有兩個,包括新興市場及企業市場。HP的業務正正兩者俱欠,所以市佔率雖大,但實屬雞肋。當年聯想買下IBM的PC業務,除了得市場,還得到技術提升。今次若買下HP,則純粹為了成熟地區的市佔率,這個正在衰退的市場,吸引力十分一般。

反而辛思維認為,聯想應該更專注於自己在新興市場的優勢,以及專注開拓高檔次企業PC市場。公司今年首季PC銷售額,中國以外的其他新興市場增長達26%,商用個人電腦銷售亦上升22.8%。

只不過,聯想新推出的平板電腦在市場上的反應卻不太理想。3月推出的「樂Pad」,截至6月底,只賣出8.1萬台,要達到公司定出的百萬部銷售目標,並不容易,目前的策略似乎仍有檢討的必要。

至於PC市場方面,買不買HP的資產還當三思,切勿為了擴充而擴充。但無論如何HP的退出,不論聯想買不買,都具有一定的利好。聯想股價昨天亦上升了近4%,顯示股民對其發展,已投下信心的一票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零件股靠Touch Screen發圍

在港鐵車廂中,常常看到人們聚精會神在手機屏幕上玩「憤怒鳥」遊戲,這幾隻可愛的鳥,亦攻佔了大小朋友的心。這些小遊戲成功秘訣,在於充分利用手機Touch Screen(觸屏)的功能,令遊戲更具樂趣。從功能上來看,Touch Screen亦令手寫輸入技術盡情發揮,使不懂倉頡輸入法的朋友亦可寫中文微博,或在Facebook上留言。

蘋果、三星(Samsung)、HTC、 Sony Ericsson各大廠商生產的智能手機,無論採用何種制式,均普遍使用了Touch Screen技術,它似乎已成為手機及平板電腦的「不歸路」。早前,內地A股市場已出現一股炒作Touch Screen相關股份的熱潮,至於港股,又有沒有此類股份呢?

事實上,Touch Screen技術令電話的功能得以進一步發揮,大小設備商均希望藉相關技術賺錢。不要小看Touch Screen技術,屏幕生產商信利(732)的生意就因此大增,今年首6個月計,信利的生意額43.52億元,按年增長了31%,即歸功於Touch Screen技術的大行其道,而集團還以入股方式,與台灣生產商翰宇彩晶結盟,協助薄膜電晶體方面的生產。

本來專注手機喇叭的瑞聲科技(2018),亦是該等技術普及的受惠者。公司更由瑞聲聲學易名瑞聲科技,改名後向投資者宣告其產品更多元化,並帶出其手機零件解決方案的概念,產品包括輕觸式屏幕。

里昂報告指出,瑞聲科技擁有一些有利因素,值得參考。該行指出,在2011年第二季,瑞聲在中國手機商中興通訊(763)及華為方面有快速的增長,市場佔有率達到70%。另外,隨着集團新設計產品於第四季應市,可把上升了的成本轉嫁。

Touch Screen業務前景佳,亦令行內企業籌謀上市集資以拓展業務。有份生產屏觸式手機的中南創發,便計劃於下半年登陸港股市場。

國產手機製造商,亦利用Touch Screen技術創出一片天。例如TCL通訊(2618),雖然其普及程度不及其他外資大品牌,不過,其Touch Screen產品內地仍有一定市場。5月份TCL通訊產品總銷量為358萬台,較去年增長29%,海外銷量增加29%至321萬部。大家玩這個鳥兒衝擊豬仔的遊戲時,不妨留意當中的投資機會。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道德風險幾錢斤?

7月24日,周日。Make or break,你賭邊瓣?上星期六答應過大家,為歐羅區「救市基金」升格為「護市基金」涉及的成本計計數。在數銀紙前,老畢想先講講對歐羅區峰會後的一些見解,make定break、buy定sell,玄機或在其中。

有兩點值得一提:①西方主流媒體過去評論歐債危機,最常用的不離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 extend and pretend、plaster up the wounds一類嘲諷大國不求治本但求止血的句語,惟此次峰會聯合公報發表後,主流媒體不論左中右,由《金融時報》到《華爾街日報》到《經濟學人》,立場罕見地一致,讚多彈少,縱有微詞,皆從善意出發,擔心歐羅區領袖虎頭蛇尾,白白浪費得來不易的好開始之情,洋溢於字裏行間;②歐豬債息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大插水」,惟德法債息卻微升。這也許是資金從避險性強的核心國債券重新流入風險較高的邊緣國債券有以致之,並非什麼不尋常現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國信貸違約掉期(CDS)價格並沒有隨着這份「有口皆碑」的聯合公報面世而回落,意味邊緣國與核心國債息收窄這個表面上反映恐慌紓緩的迹象,暗裏可能埋藏殺機。

德國負責近半擔保

兩點意見表過,是時候替歐洲金融穩定設施(EFSF)「加強版」計計數。歐羅區峰會成果令市場「側目」,EFSF今後將身兼多職,包括一發現有成員國勢色不對,馬上提供信貸防患未然;干預二手債市抗衡炒家;以折讓價在公開市場回購債券,以及向有需要的成員國提供貸款協助銀行重整資本。然而,歐羅區領袖定下眾多目標,惟對擴大EFSF規模卻隻字未提。每個人都在問,要一一滿足上述功能,成本到底多高?

獨立證券分析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在逐個項目點算後,開列了一張「清單」,初步估計,EFSF規模要從目前的4400億(歐羅.下同),擴大至1.45萬億;計入20%「超額抵押」(overcollateralization)要求後,總數是1.7萬億。

條數怎樣計出來?按照峰會聯合公報並考慮到擴大後的EFSF必須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時,始能有效發揮穩定歐羅區功效,Bernstein按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未償債務全數延期至2013年,而銀行則按7%比率重整資本,有效期同樣至2013年,得出擴大後的EFSF規模接近2.4萬億這個估算【表1】。

拯救歐羅區成員國一直是歐盟和IMF的協作工程,有鑑於此,在2.4萬億這條數中,必須扣除IMF承擔的金額,同時將「已出之數」(希臘的1100億)和2013年後代替EFSF擔當穩定基金的EFSM「將接之數」減除;得出的餘額,便是EFSF需要承擔的數目。經過七除八扣後,剛好是前面提到的1.45萬億【表2】。

由於已接受援助(在這個例子中包括意大利)國家無法為EFSF提供有效擔保,為了創造一個融資能力達到1.45萬億的金融設施(發債體),德國須提供約7910億的擔保,佔擴大後的EFSF(連同20%「超額抵押要求」,總數1.7萬億)整體規模近半。這個數字,約相當於德國去年GDP的32%!

7月22日,老畢在〈弱國多籮籮 EURO三條路〉一文中,提出歐羅要維持一體化,選擇不離「北水南調」(富國以不同形式向窮國提供財政補貼)和歐洲央行「印鈔」購債(實行歐洲版債務貨幣化)。換句話說,道德風險不是由政府便是由央行承擔。照目前情況判斷,「北水南調」大勢已成,德國騎虎難下,擴大EFSF事在必行,炒家跟政府對賭,短期風險甚高。然而,長貧難顧,投機者和評級機構重整旗鼓後,下一輪攻勢矛頭可能直指歐羅區核心國!

蘋果撐起IT板塊

蘋果威水,係人都知。有幾威?資訊科技是標普500指數十大板塊中純利率最高的行業,在各板塊大都調低今年下半年邊際利潤預測之際,資訊科技卻例外,下半年純利率估計擴大0.36個百分點。不過,那主要拜蘋果所賜,剔除該公司,資訊科技板塊賺錢能力馬上要打個折扣【圖】。

蘋果另一強項是現金多,最新數字顯示,該公司坐擁762億(美元.下同)現金、與現金相等的短期和長期投資,比標普500指數內38.9%(不包括金融機構)合共163家公司加起來的現金都要多。這163家公司合計擁有761億現金,比蘋果少1億,但加起來負債4120億。蘋果負債幾多?答案是零!



蘋果業績受惠股票


昨天說及,許多企業總在期望與失望之間,讓投資者逐步失去信心。蘋果電腦在這些年間,迷倒眾多信徒,對股東來說,它是期望之後繼續期望的企業。蘋果不負眾望,早前派發超越市場預期的第三季業績,收入急升82%,至286億美元,純利更飆升1.25倍,至73億美元。蘋果股價周四晚收報387.29美元,創新高水平。

事實上,iPhone和iPad在全球各地熱賣,銷售量齊齊創新紀錄,第三季分別售出2034萬及925萬部,同比大幅上升1.41倍及1.8倍。中國市場更是蘋果業績強勁增長的主因之一,期內大中華地區收入同比暴升五倍,收入貢獻達到38億元,已超越聯想(992)在中國的營運收入。

根據調查機構iSuppli最新的報告預測,2011年全球的智能手機付運量約為5410萬部,而內地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更加驚人,估計同比增長將達到破紀錄的53%。平板電腦市場也不遑多讓,最近IDC也預測2011年的付運量,把其調高6.2%,至5350萬,同比增幅達到1.56倍,估計iPad的市場佔有率超過60%。

隨着蘋果的產品銷售量不斷上升,其零件供應商及分銷商最能受惠。在供應商層面,iSuppli指,蘋果作為瑞聲科技(2018)的最多客戶,去年採購的微電機系統(MEMS)傳聲器數目大幅增加1.17倍。隨着智能手機的增長,手機製造商對MEMS傳聲器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上iPad2對聲學零件的需求,瑞聲可算是「食正條水」,刺激股價連升三日。

諾基亞行錯一步失客戶

在分銷商層面,去年取得蘋果授權在內地分銷iPad的偉仕控股(856),業績令人有所期待,股價一樣連升三日。內地電訊營運商亦受到蘋果消息左右,市場一直流傳快將取得iPhone銷售權的中移動(941)及中電信(728),6月份3G用戶按月淨增長同時創出新高,較作為內地iPhone代理的聯通(762)為高,資金出現換馬現象,中移動連升三日,昨天股價揚升2%,翻越250天線之上。

反觀諾基亞,當年一個決定成為今天致命原因,遲遲未推出新智能產品應市,導致客戶大幅流失。有分折指出,蘋果快將超越諾基亞和三星,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製造商。於香港及新加坡銷售「諾基亞」流動電話及配件的香港通訊(248)更是「傷上加傷」,因為集團與諾基亞已訂立終止協議,諾基亞於三個月後將終止向集團供應流動電話。

根據年報顯示,集團五大供應商應佔之採購額佔總採購額約96%,而集團最大供應商更佔總採購額約94%,筆者相信此為諾基亞。集團亦表示,與諾基亞達成終止協議,將對流動電話業務以及整體業績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受負面消息拖累,香港通訊周四股價大跌6.5%,昨日持平。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iPhone自貶身價有理


既然沒穿沒爛,為何自貶身價?售價昂貴且邊際利潤豐厚的蘋果智能手機iPhone銷情愈來愈佳,然而,關於蘋果正研製一款廉價版iPhone的揣測卻揮之不去。

這個主意聽起來莫名其妙,但深思之下其實大有道理。售價較昂貴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仍然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但數年後,增長動力很大程度要倚賴較低廉的市場。

瑞信認為,售價500美元以上的手機市場2012年後將停滯不前,反觀售價300美元以下的手機市場則會突飛猛進。智能手機業務佔蘋果總銷售四成,貢獻一半毛利;若蘋果想讓這個重要部門繼續保持增長,就必須推出一款更多人能負擔的手機。

此舉同時可以間接地協助蘋果,捍衞在平板電腦這個增長迅速市場上的主導地位。運行Google作業系統Android的智能手機,銷量之所以比iPhone高出一倍,因為前者獨霸售價較廉宜的市場。這些Android新用戶將購買相關程式軟件(apps),熟習Android的操作,日後就有更大機會選購運行Android的平板電腦而非iPad。

當然,縱使自貶身價頭頭是道,但並不表示謠言屬實。過往,蘋果即使遇上增長迅速的市場商機(例如小型筆記簿型電腦Netbook風潮),若自認不能生產出價格既具競爭力、質素又不負自家品牌形象的產品,就寧願置身事外。另一方面,蘋果願意犧牲多少毛利來換取增長,也是個謎。

「簡約版iPhone」(iPhone nano)即將會矚目登場嗎?天曉得。不過,若蘋果沒認真考慮過拓展有關商機就太笨了。

iPhone自貶身價有理


既然沒穿沒爛,為何自貶身價?售價昂貴且邊際利潤豐厚的蘋果智能手機iPhone銷情愈來愈佳,然而,關於蘋果正研製一款廉價版iPhone的揣測卻揮之不去。

這個主意聽起來莫名其妙,但深思之下其實大有道理。售價較昂貴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仍然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但數年後,增長動力很大程度要倚賴較低廉的市場。

瑞信認為,售價500美元以上的手機市場2012年後將停滯不前,反觀售價300美元以下的手機市場則會突飛猛進。智能手機業務佔蘋果總銷售四成,貢獻一半毛利;若蘋果想讓這個重要部門繼續保持增長,就必須推出一款更多人能負擔的手機。

此舉同時可以間接地協助蘋果,捍衞在平板電腦這個增長迅速市場上的主導地位。運行Google作業系統Android的智能手機,銷量之所以比iPhone高出一倍,因為前者獨霸售價較廉宜的市場。這些Android新用戶將購買相關程式軟件(apps),熟習Android的操作,日後就有更大機會選購運行Android的平板電腦而非iPad。

當然,縱使自貶身價頭頭是道,但並不表示謠言屬實。過往,蘋果即使遇上增長迅速的市場商機(例如小型筆記簿型電腦Netbook風潮),若自認不能生產出價格既具競爭力、質素又不負自家品牌形象的產品,就寧願置身事外。另一方面,蘋果願意犧牲多少毛利來換取增長,也是個謎。

「簡約版iPhone」(iPhone nano)即將會矚目登場嗎?天曉得。不過,若蘋果沒認真考慮過拓展有關商機就太笨了。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神州3G客破半億 肥了設備商


根據國家信息產業部資料,全國的3G用戶人數已於1月份突破了5000萬戶,增長速度驚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第三代流動電訊網絡發展興旺,為設備商帶來不少生意,但電訊網絡營運商及內容商卻未見獲得厚利,將來的賺錢機會,也集中在器材設備供應方面。


信息產業部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內地3G用戶增加468萬戶,達到5173萬戶,首次突破5000萬戶大關。其中,中移動(941)的3G客戶達到2454萬戶;中電信(728)剛公布的業績顯示,截至2月底止,3G客達1476萬戶,按年增長超過兩倍;聯通(762)截至2月底的用戶數目亦達到1668萬戶。

中國無線盤滿鉢滿

不過,說到得益於3G客增加的,倒不是網絡經營商,而是一批設備商,無論由基建設備到手機,去年都賺得盤滿鉢滿,未來一年前景仍看俏。

一眾電訊設備股過去的業績均反映出不俗的增長勢頭。以提供基站設備和終端手機的中興通訊(763)為例,去年收入按年增長17%,至702.6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增長32%,至32.5億元。提供雙模手機的中國無線(2369)去年純利激增一倍,京信通信(2342)純利亦增28%。

3G進入增長迅速的年頭,用戶人數激增,在系統優化方面將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預期設備商的訂單增長仍然不俗。就以京信通信為例,提供的是訊號進入手機前「最後一里路」的優化服務,大城市的用戶不斷增長,對於個別地點的通話需求有所提升,京信的服務便有提高接收質素的作用。

就去年業績所見,京信的訂單不但沒有被2G無線優化的需求減少影響,反而由於接到大量的3G項目,足以彌補2G收入的減少,集團無線優化業務收益增長近25%,至17.2億元。

電訊設備的分銷商,也受惠於內地3G客的增加,獲准於內地分銷iPhone及iPad的電腦設備分銷商偉仕(856),就迎來龐大商機。

偉仕本身的業務只是為分銷電腦設備,毛利率僅得數個百分點,但就勝在代理多個品牌3G產品,薄利多銷,以量取勝。偉仕分銷iPhone產品只是剛起步,未來繼續有龐大商機。

香港的3G用戶大增,提高了的服務月費令數碼通(315)跑出,盈利大幅增長之餘,股價亦節節上升;但在內地,多了人使用iPhone,卻推動不了電訊營運商的利錢。

中電信的資料顯示,在3G用戶增去兩倍的2010年,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反而由59.5元降至54.2元,可見一部分高端客戶的消費增長,不及一大部分傳統2G客消費下跌,到最後還是扯低了整體ARPU。

事實上,中電信在上客套餐方面採取多種優惠,而使用高價月費計劃的用戶尚在少數,故雖然手握超過1400萬3G客,還未見厚利。

國務院於去年1月提出三網融合政策,所謂「三網融合」,是指流動電訊網、廣播電視網及互聯網的結合。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北京、上海、南京、海南島及深圳等十二個地區獲選為試點,未來三年電訊網及廣電網獲准雙向開放,原則上可以互相進入。

三網融合誰主浮沉

市場亦曾憧憬,三網融合的推展可為內容供應者提供商機。不過,計劃推行至今,仍只聞樓梯響,商業機會仍然欠奉。

究其原因,三網融合的技術雖已存在,但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及流動電訊網各由不同國企所控制,到底誰來主導,是一個不易解決的問題。例如,由擁有廣播電視網的地方電視台製作的節目,開放到手機上播放,電視台與電訊商之間,誰去主力進行宣傳推廣?網絡之間該如何拆賬?便是不容易談得攏的問題。

對於個別內容供應商來說,就算達至三網融合,又是否代表找到了更佳的收費模式?種種仍然在摸索之中。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iPad 2贏家與輸家

若所有傳聞中將會為iPad 2提供組件的供應商全都得到蘋果起用,則這台最新款平板電腦恐怕要大得像一間屋,才能容下所有組件。此所以科技研究員第一時間拿出螺絲批,看看機內的靈件印上哪家商號。一如既往,iPad供應鏈不少最重要的環節,都來自台灣。

總部設在台北的鴻海科技繼續擔任iPad的全球指定裝配商;受惠於市場對iPad 2反應正面,鴻海股價過去一周上升8%。由於不少分析師均預期iPad 2今年的總產量將超過3000萬台,花旗集團估計,iPad總付運2011年將為鴻海貢獻超過一成的收入,較去年的比率急升一倍。

其他台灣贏家還有玻璃輕觸式屏幕組件製造商宸鴻光電(TPK)及勝華科技(Wintek),以及提供iPad 2前後兩個細小鏡頭的大立光(Largan)。

不過,催谷整體收入是一回事,刺激利潤卻是另一回事。蘋果跟數以百計供應商保持合作關係,並非因為仁慈或粹純確保供應穩定,而是為了壓價。花旗估計,即使鴻海今年的供應量急升,但生產iPad 2的邊際利潤恐怕只有2%甚至更少。像宸鴻一類製造商所得的利潤高一點,但根據摩根大通的估計,宸鴻全靠擁有冠絕全行的逾80%通過率(throughput yields),才能達致超過20%的毛利率。

另一個問題是,像iPad一樣打破常規的裝置出現,同時也改變行業的遊戲規則。瑞信就指出,每個勝華的贏家故事(受惠輕觸式屏幕大行其道)背後,都有其他台灣公司如鍵盤製造商變成過時。由此至終一直笑看風雲的,當然是蘋果。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求人不易 出口股如何自處

iPad 2面世成為城中熱話,亦為蘋果代工企業富士康(2038)帶來更多訂單,只不過,歐美經濟漸復甦,目前大部分中國出口企業缺的不是訂單,而是工人。富士康因招工不足,不得不將20萬工作崗位轉移到內陸地區。為了提高競爭力,深圳近日宣布,調升最低工資兩成,但民工荒能否因此紓緩,仍有疑問。漲薪及缺工問題,或令出口股出現有單無法做的情況,為企業發展前景帶來隱憂。


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民工荒問題,相信不少讀者都聽聞已久,不過,目前的問題是到底如何能有效地處理。物質鼓勵即加薪是其中一個方法,所以近日深圳政府就宣布,4月1日起,最低工資標准將由每月1100元(人民幣.下同)上漲至1320元,漲幅達20%。令深圳成為全國最高薪的城市,保持競爭力。

除了深圳加薪之外,上海亦宣布,4月1日起最低工資將由1120元調整到1280元,加幅達14%。雖然全國各地工資水平不斷上漲,但其實一切都在預計之內。所以,大部分出口企業接收新訂單時,已提前計算了加薪因素,加價將成本轉嫁。所以預計工資上升,對企業的盈利的影響並不算十分大。

有工無人做

以運動鞋出口股裕元(551)為例,公司昨天公布的今年首季業績,營業額按年升29%,純利按年增長18%。可見訂單增多已蓋過工資成本上漲等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只要有足夠工人,出口股的盈利前景仍不俗。

只不過,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有工無人做。當中尤其以富士康最嚴重,過去一年廠房發生的連串自殺事件,令公司聲譽受損,吸引力大減,所以在深圳招工面對重重困難。早前,富士康已開始在河南等城市建新廠房。昨天,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公司管理層消息指,未來會將20萬個工作崗位轉移至成內陸省份。

辛思維認為,富士康的撤離,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成本,另一方面也是面對招工不足,不得已之下的決定。公司的撤離,將對深圳帶來一定的打擊,除了稅收減少,廠區附近的零售企業亦會因為工人數目減少而受到衝擊。不過,對於希望升級轉型的深圳來說,今次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機會,乘機洗去富士康帶來的負面形象。

事實上,除了富士康之外,裕元同樣開始轉移生產陣地。管理層表示,公司已將內地生產線內移,同時在印尼、越南、孟加拉及柬埔寨市場設廠,以分散投資。預計數年後,內地佔生產比例會由目前的四至五成,降至三分之一。

雖然目前中國工資水平上升,且出現民工荒問題,不過大部分企業都傾向選擇向內陸城市轉移,而非馬上搬到東南亞其他國家。主要原因是中國不論在基建、社會穩定及勞工質素等方面,都比這些國家為佳。工資上漲的水平,還未至於令企業感覺受不了,要放棄在中國建立的政府關係網,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及巨款轉投到東南亞,而且還要重新培訓一批工人。

快速汰弱留強

不過,隨着內地教育水平的提高,工人不願意從事勞動力密集的工作,對企業的困擾更大。出口企業要加薪留住工人,更必須轉型升級,以提高生產效率。所以預計行業將加速整合,小型落後的企業難免因為請不到工人而被「叮走」,生產毛利率較高,有能力支付較高工資,且工作性質及環境對工人具吸引力的企業才「有得留低」。可見不少學者近年提出,中國製造業要加速轉型升級的情況,將會慢慢形成。

事實上,富士康雖然生產的是蘋果的高端電子產品,但毛利率只有2.8%,未免令人感覺似有被蘋果欺負之嫌。相反裕元製造運動鞋的毛利率更高,達到24%。而生產電子產品的偉易達(303),雖然同樣面對成本上漲問題,但仍能取得32%的毛利率。

所以未來,面對工資上升,富士康在毛利率降無可降的情況下,必定需要加快升級。目前中國正經歷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首次的轉型,到底結果如何,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iPad前景遠超想像


蘋果今晚召開發布會,預期將推出萬眾期待的第二代iPad,亦是「教主」告病假後首個產品發布會。一如以往,蘋果產品未發表前,市場疲於奔命大玩競猜遊戲,推測產品新功能。今次多家投行亦加入競猜,其中高盛估計將設有前置鏡頭玩FaceTime、更強勁處理器、更輕盈,而且可能減價10%,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加銷量,刺激股價更上一層樓。新產品有何創意,今晚便知龍與鳳。事實上,iPad銷情有目共睹,而大摩早前發表的報告,更指平板電腦市場將遠超想像。

大摩將各類電子產品首五年的累計付運量作比較,發現平板電腦十分突出。該行估計,平板電腦最樂觀之下首五年累計付運量達4.4億部,即使最壞的估計也達3億部,較現今大行其道的智能手機還要多。至於一向被視為平板電腦對手的上網筆記簿型電腦(Netbook)更慘被拋離,5年付運量僅1億多部。

其實,iPad佔了全球平板電腦市場逾五成銷量,所以該市場強勁,亦說明iPad前景可觀。Forrester Research更估計iPad佔了美國平板電腦的八成市場。去年iPad面世後,賣出1480萬部,銷售額達46億美元,佔蘋果收入17%,當然還未計算App Store的收入。

綜合多家投行預測iPad今年的銷量,發現沒有最跨張,只有更跨張。Forrester Research預計,iPad今年銷量達4400多萬部,較去年增長1000萬部,增幅接近1倍。高盛估計,iPad今年將會銷量倍增,達3500萬部。

如果大家認為iPad增長主要源自消費者客戶,其實有點兒誤解。據大摩引用AlphaWise對首席科技總監(CIO)的調查,去年只有21%機構為員工提供平板電腦,僅8%容許透過個人平板電腦登入網絡,而71%完全禁止員工攜帶上班。但今年的調查發現,逾五成機構向員工發放平板電腦,16%的網絡容許私人平板產品登入,只有三成仍然禁絕。由此可見,企業將是平板電腦增長的源頭。

iPad 2雖是美國產品,但香港市場存在不少概念股,代工企業富士康(2308)雖然是其中一個得益者,但該股目前市盈率131倍,實在不宜沾手。另外亦可留意獲得內地iPad分銷代理權的偉士控股(856)。大摩報告指,中國「潮人」對iPad的需求達41%,遠高於全球平均的21%。有傳聞指iPad今晚發布會後立即上架,但蘋果慣例新產品將在數月後才面市。如果屬後者,iPad分銷概念還有一段時間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