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copp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opp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供不應求原是幻 押銅借錢才是真

拜財經博客(FT Alphaville應記一功)鍥而不捨窮追猛打所賜,券商投行不甘後人落力跟進,內地銅進口與借貸融資之間的關係,呼之欲出。

3月28日,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以〈中國之行滙報──銅市值得關注〉(China trip report - copper market a real cause for concern)為題,根據該行分析團隊在上海實地考察的所見所聞,針對銅進口與企業尤其內房融資的「轇轕」,發表了一份參考性甚高的報告。一天後,渣打銀行在其金屬市場周報中,對內地大量銅進口被用作抵押品,繞過中央貸款限制取得低成本融資,提出與標準銀行口徑相似的質疑。

透過「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 LC)和「遞延支付」(deferred payment LC),內地企業(大多數為物業開發商)以此途徑融資,成本一般為倫敦同業拆息(LIBOR)加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兩地之間的套戥差價。由於進口銅的企業並非直接從事金屬買賣,不過以此法作「曲線」融資,套戥(交易)損失近乎一種額外的利息開支;饒是如此,涉及的財務成本仍遠低於傳統銀行貸款(在當前環境下,即使銀行願借,息口亦必十分「拿利」),又或發債須付的高息。與物業銷售利錢相比,透過此法融資,既可解決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又不虞損及發展項目的投資回報,「善加利用」的誘因極大。

渣打在報告中指出,上海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旗下倉儲銅庫存上周達172,000噸,為去年5月以來最高,較今年初水平增加30%。然而,庫存增長主要拜融資相關活動所賜。由於進口並未被真實需求消化,據在上海考察過的標準銀行分析團隊實地滙報,囤積於部分倉儲的銅,已多至設施容納不下,須在貨倉外另覓空間擺放。

兩行報告「着力點」雖稍有不同,渣打更注重此種融資手段對銅價的影響,惟數據大同小異,且不約而同指向內地企業在中央勒令銀行「收水」下,利用銅市作「跳板」尋求資金日益流行,成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顯例!

五礦出擊押注銅 需求真假鬥一番

蟷螂捕蟬,黃雀在後,當全球以為澳洲銅礦集團Equinox Minerals收購加拿大礦商Lundin Mining事在必行之際,內地國企五礦集團旗下的五礦資源(1208)宣布,出價每股7加元、總計63億加元,「現兜兜」收購Equinox,作價較後者上周五收市有23%溢價。

Equinox 在澳洲和加拿大上市,五礦看中的是該公司在贊比亞的銅礦項目。據悉,此礦年產量逾十四萬噸,被業界視為非洲銅礦資源一大重要據點。

五礦已呼籲Equinox股東向後者收購Lundin 說不,好讓其成就大業。收購倘事成,Equinox股東當然笑逐顏開,但Lundin卻多得五礦唔少,只因後者上周因「待嫁」而放棄與加拿大同業Inmet Mining合併的計劃,如今隨時泡湯。

近日老畢多次論及銅市,五礦於此時高調「走出去」,假設收購成事,目前佔集團生產比重僅25%的銅,將大幅提升至60%;此長彼消,現佔五礦業務最大份額的鋅(63%),比重將銳降至不足三成。

管理層「去馬」 銀行「包底」

五礦CEO Andrew Michelmore在聲明中強調,收購Equinox跟集團透過海外併購促進增長的策略若合符節,惟從併購完成後五礦銅、鋅業務的消長,不難發現這家銳意變身環球多元化礦商的國企,實際上選擇了在銅身上押下重注。

國企收購海外資產/資源,錢從來不是問題,管理層一聲「去馬」,自有國營銀行在融資上「包底」。五礦決定在銅身上burn cash,只要被購方的政府和監管機構不橫加阻撓,交易即可水到渠成。

對國企而然,戰略/國家利益凌駕於商業/股東考量,SOEs並非traders,五礦是否選擇了一個好的時機出擊,對收購方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不過,你和我卻是traders,銅板塊在消息刺激下有表現,江西銅(358)股價是日就升了3.6%。然而,關於銅市,老畢認為有數事值得注意︰

①銅這種資源對經濟周期非常敏感,《信報》讀者想必知道,這點特質為銅贏得「擁有經濟學博士銜頭的金屬」(the metal with a PhD in economics)的稱號,銅因此又名Dr. Copper。近期中美數據皆顯示經濟尤其製造業擴張勢頭不墜,股市油價商品貨幣無不小回大漲表現堅挺,惟銅價於2月創新高後,非但無力再上,過去六周更掉頭回落近一成。在美國就業轉佳聯儲局考慮「退市」、歐洲加息勢在必行、中國PMI反映經濟持續擴張等消息數據背後,Dr. Copper卻「唔多認同」。投資者對瀰漫股市的樂觀情緒,至少應打個問號。

②從附圖(二合一,上方大圖)可見,期銅(以代號EOD顯示)上周五紐約收市跌穿20天移動平均線,而下方小圖則顯示銅價對標普500指數(SPX)比率跌至0.319(EOD÷SPX),同樣跌穿20天移動平均線。大家若有留意周一「沿圖觀勢」 (刊第28頁),應發現與銅價一樣,追蹤一籃子半導體股份的ETF(紐約證交所代號SOXX),跟其他風險資產走勢背馳。股市咁High,美金又「弱過藥煲」,如果經濟前景真係咁「正」,何以銅價和半導體兩大對經濟周期反應最快的資產,於同一時間呈現roll over之兆?

③老畢3月31日〈供不應求原是幻 押銅借錢才是真〉一文見報後,有讀者在《信壇》留言,一方面同意內地面對融資困難的企業,利用信用狀(LCs)行「掩眼法」,以銅作為抵押品取得低成本資金;另一方面,讀者認為內地確實缺銅,是以在進口不斷上升背後,銅的需求孰真孰假難以識辨。這個,我同意。既然真假難分,老畢倒有一個想法:何謂「真實」需求?囤積者的初衷若是投機炒賣低買高沽,而「接貨」者則利用LCs作「掩眼法」,真正目的是繞過中央貸款限制取得資金,以從事回報更高的投資/投機活動,比如發展商興建到頭來無人居住,形同「鬼域」(ghost zones)的物業……。這種需求,你不能說不「真實」,但志雲大師話齋,假的真不了,銅價當真roll over,老畢擔心的倒非發展商,而是內地的銀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