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Cemen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emen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慎防水泥盛極而衰!


在千萬套保障性住房的興建計劃支持下,水泥股今年以來股價持續受到追捧,其中安徽海螺水泥(914)的股價就升了近5成。不過,在一面向好之下,其實行業亦存在不少隱憂。央視節目近日就揭發,目前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存在,而投標國家基建項目利潤微薄,在煤價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部分中型水泥企業已出現虧損。再加上近日鐵道部消息指,今年高鐵建設將縮水2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水泥需求增長恐怕會大受打擊。

過去兩年來,不論是內地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還是高鐵等基建項目的增長,都為水泥行業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當然,有需求即代表有賺錢的機會,所以大大小小企業紛紛蜂擁投入到水泥生產行業,令水泥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水泥產量達到了18.8億噸,即全國人均超過1噸。

保障房效應炒過籠

為了壓抑過剩的產能,並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去年11月,工信部就發布《水泥行業准入條件》公告,鼓勵現有大型水泥企業兼併重組。雖然淘汰落後產能並進行兼併似乎對大型水泥企業有利,不過,產能過剩問題一時之間仍難以解決,而水泥業發展前景仍存在不少問題。

事實上,近半年來,水泥股被炒起,都是因為保障性住房的因素。只不過,若以內地每套保障房水泥平均用量10噸左右計算,千萬套保障性住房大約能令水泥需求增加1億噸,只是相當於2010年水泥總產量的5.3%。所以,過去一段時間水泥股似乎有被炒過籠的迹象。

在興建保障性住房令水泥需求增加的同時,基建方面的水泥需求卻有減少的可能。早前,因為貪污弊案令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下台,並引發當局對高鐵建設的重新審視。報道指,鐵道部經過仔細研討後,決定將年初計劃的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減少為4000多億。

鐵路建設的減少,對於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的水泥業來說,絕對是一項壞消息。縱使按照規劃,今年水泥工業的落後產能淘汰總量將達到1.3億噸,比去年的9155萬噸進一步增加,不過,有關的計劃仍未能完全改變目前水泥業產能過剩問題。

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對水泥行業進行深入探討,節目訪問一家中型水泥企業,遼寧中北水泥集團,道出了目前水泥行業的困局。負責人表示,業內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公司去年的產能雖有500多萬噸,但實際銷售只有270萬噸,產能實際利用效率只有58%。所以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價格一直無法得以提升。

只不過,水泥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煤炭,1頓水泥要消耗7000大卡的標準煤110公斤左右,煤炭消耗幾乎佔水泥生產成本的50%以上。過去一年,內地煤價升了約兩成半,為水泥業成本帶來巨大壓力。

政府項目利錢薄

同時間,企業承接政府的高鐵及保障性住房項目,卻是量大而利薄。例如有水泥企業中標瀋陽到丹東高鐵工程,中標價是每噸288元,但所用的水泥生產成本已達到280元,若再加上每噸35元的運費,則每噸要虧損27元。

雖然中小型水泥企業虧損不斷,難以生存,遲早或成為吞併的對象。但其實,小型水泥廠由於生產及管理不規範,其成本反而比大企業更低。所以,看到小型水泥企業的困境,令人不得不對目前上市的大型水泥股的經營狀況產生疑問。而未來一段時間,大型水泥股需要耗巨資進行兼併,吸納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能否帶來協同效應,還是會拖垮公司,仍值得投資者加倍留意。

若單看往績,去年各水泥股的業績均十分亮麗,絕對沒有半點令人質疑之處。不過,若放眼未來,水泥企業仍有諸多不明朗因素。目前股價是否仍有持續上升的動力,辛思維不感樂觀。

勿再望受惠限電

內地部分地方水泥價格近期上升,原因之一又是限電所致。繼去年第四季後,這個高耗能行業再次受用電問題困擾。限電令產能減少,為水泥提供一個加價藉口。只不過,限電只屬短期因素,能否為水泥行業帶來業績上的驚喜,仍有疑問。昨天,多隻水泥股大跌,是否預示到頂回落的迹象,值得投資者留意。

4月份最後一個星期,內地水泥市場價格比上一周上升0.89%。價格升幅雖然不算大,不過,在每年3月至4月的水泥淡季,仍出現價格上升的情況,則令人應到有點意外。據內地傳媒報道,北京和天津地區成為價格漲幅最大的區域,價格上調幅度約每噸在50元至100元人民幣之間。

事實上,水泥價格的上升,與近期內地全國缺電問題有着密切關係。情況與去年第四季,各地政府為完成「十一五」的節能環保指標,暫停供電,令水泥行業被迫停工的情況頗為類似。

當時,在價格提升及需求增長的利好因素下,安徽海螺水泥(914)第四季盈利增長130%。不過,在整體水泥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能否持續提價仍有疑問。

內地自3月起用電情況緊張,個別省份再度限電,煤電矛盾未解決,問題則未必是短暫情況。中國能源局日前公布的資料顯示,首季內地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2.7%,尤其1月及3月的用電量,基本與去年7、8月的夏季高峰時段相若。當局預計電力需求在第二季會繼續攀升。這意味限電情況或會持續一段長時間,起碼要渡過夏季需求的高峰期。

亞洲水泥(743)行政總裁張才雄日前向傳媒指,希望當局考慮水泥的需求,合理安排限電措施。此番話反映內地的限電措施,對水泥廠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產量或因此而減少。

水泥廠目前面對另一問題是煤炭和電力價格上升,令成本急漲。這兩項能源成本,佔水泥企業總成本的六成。煤及電的價格上漲,直接影響水泥廠的利潤。早前發改委與主要煤企開會,要求合理控制漲價幅度,對水泥企業有沒有幫助仍是未知之數。

今次限電與去年第四季略有不同,或對整體產能帶來更大的影響,在價格上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相信相關股份受益有限。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錯有錯着 水泥業意外得益

內地因為節能減排而引發各地頻現「拉閘限電」情況,除了間接引發柴油荒,更影響各民企的生產,例如康師傅(322)早前就表示因此而要停工。不過,企業減產有幸有不幸,尤其減產所導致的水泥荒,反而成為行業的利好因素。水泥行業由早前的產能過剩,變成供應短缺,為行內龍頭提供加價的理由,令利潤增加,帶來正面作用。

內地近期水泥價格節節上升,突破二十年的高位。據內地水泥協會透露,各省的平均價格超過每噸400元(人民幣.下同),而華東地區更達到每噸500元以上。即使盛產水泥省份,如山西、山東,一個月內價格上調七次,由每噸340元加至420元,升幅近25%。內地形容水泥價格升得瘋狂,而業內人士估計未來一個月升得更高。

事實上,水泥價格飆升,源自拉閘限電令水泥減產。拉閘限電是內地政府節能減排政策的衍生現象。為達到「十一五」的節能減排目標,中央要求下半年減少用電4.48%,但各地政府捉錯用神,直接截電以做到減排的效果,令不少工廠被迫停產。

拉閘限電只是令水泥供應減少,而形成「荒」的情況,其實另有原因。事實上,每年第四季都是水泥銷售的高峰期,主要受惠於基建和樓宇建設。所以,今次拉閘限電錯有錯着,水泥業未有因減產而損失利潤。反而因為產量減少,而得到加價的機會。

在水泥荒的消息刺激下,水泥股昨日已有一輪炒作。其中以西部水泥(2233)的7.22%升幅最高,其次是華潤水泥(1313)的6.02%,而安徽海螺水泥(914)和山水水泥(691)分別有4.76%和3.43%。

事實上,水泥業過去一直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尤其一些地方小型水泥廠,更帶來嚴重污染問題,所以成為工信部今年重點整頓行業之一。昨天,工信部就發出通告,制定水泥行業的準入條件,並且鼓勵行業透過兼併進行結構調整。相信拉閘限電的情況過去,一切回復正常以後,水泥業將會集中重組,不久將有一番新景象。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水泥重演家電、汽車盛況?

繼「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後,傳聞多時的「建材下鄉」終於露出眉目,內地選定山東及寧夏作為試點,主要推動水泥產品下鄉。市場憧憬建材能重演家電及汽車的成功,推動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刺激多隻水泥股造好。不過,以目前的試點規模所見,能否達到家電及汽車的效果,辛思維深表懷疑。

水泥股之中,山東最大水泥生產商山水水泥(691)表現最好,飆升14.57%,收報5.6元,逼近五十二周高位;龍頭股安徽海螺水泥(914)升7.8%,收報36.5元;西部水泥(2233)和亞洲水泥(743)都急升超過12%;華潤水泥(1313)和金隅(2009)也升超過7%。另外,建材股也獲追捧,中國建材(3323)和中材(1893)升破五十二周高位,分別升10%和8.6%。

內地六部委發出的通知指,首階段計劃主要推動農村房屋建設所需大量建材下鄉,會以推動水泥產品為主。瑞銀認為,鄉郊地區佔全國水泥需求三分之一,有關地區的房屋發展,可成為未來幾年水泥需求的新動力。先在山東和寧夏推出政策,料日後可逐步擴大至其他地區,而中國建材和山水水泥在試點的業務較多,瑞銀料是最受惠此次「建材下鄉」。

不過,今次的「下鄉」與之前兩次「下鄉」的性質不同,成效未必可作比較。首先,建屋開支比家電和汽車多,非一般農民所能付擔。要知道,買一件家電一萬幾千元(人民幣.下同),買一輛汽車數萬元,容易吸引收入不高的農民消費。但建屋需要動軏十多萬元,即使普通民房也要近十萬,縱使有資助,要大幅刺激需求仍有難度。

另外,政策的行政也是成功的關鍵。在「家電下鄉」初期,因申請補貼程序繁複,令不少農民放棄申請,影響實施成效。興建房屋涉及多種建材,雖然目前的資助只涉及水泥,但相信申領程序仍較繁複。

不過,「建材下鄉」有望解決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事實上,工信部多次批評水泥業產能過剩,而近年一直整頓行業。工信部最新的數據指出,預計「十一五」期間將淘汰三萬四千噸落後產能的水泥。「建材下鄉」或多或少會拉動水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