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大公國際忽然受重視


金融海嘯後,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受到質疑,各地開始提出要扶持自己的評級機構,中國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亦漸漸崛起。只不過,與大部分中國機構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公信力的情況類似,大公所制度的評級亦未受到關注。

不過,經過今次標普將美國評級下降後,市場上才開始發現,大公原來更有先見之明,早前已調低美國評級,令中國評級機構地位忽然提升。

標普、穆迪及惠譽三大評級機構作為美國企業,要客觀地為自己的國家作出評級,難免有一定的利益衝突。過去數年來,美國經濟衰退,債務又不斷上升,評級機構卻遲遲未作出行動。反而,在歐債問題出現時卻狠狠地將希臘、葡萄牙、意大利等國的評級下調,這些機構更被指是落井下石。

事實上,說到評級的客觀性,有時候還是由第三者來制訂更為可取。為了打破美國評級機構壟斷的局面,內地近年積極參與評級市場。其中,具有官方色彩的大公國際就備受支持。

去年7月,大公推出自己的主權評級,當時給予本幣及外幣債務的評級都只是「AA」。至去年11月及今年8月,該公司更兩次調低美國的信用評級,目前只達到A級的水平。相反,中國人民幣債務及外幣債務評級則維持在「AA+」及「AAA」。

大公過去多次調低美國評級,在國際上根本沒有得太大的迴響,至標普近日將美國評級下降後,才忽然有更多傳媒提及大公所做的評級。

在最近一次下調美國評級時,大公提出的理由是,美國國會未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經濟動力不足的間題,將令償債能力受到影響。該公司認為,QE3的啓動將是必然的結果,令美元地位進一步動搖。

其實,作為一家外國機構,大公所提出的問題,辛思維確實較為認同,只可惜,公司江湖地位不足,影響力有限。今次公司評級終於成為話題,也可算是一個好開始,為中國評級公司打入國際市場踏出第一步。

至於往後能否發揮更大影響力,還要視乎諸多政治等因素,且看中國崛起能否也帶動中國評級機構的崛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