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Financ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Financ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兩個PMI榮枯互見 突顯中小企之困


左右內地經濟政策的,除了通脹因素外,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相信亦是中央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早前公布的7月滙豐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8.9,顯示內地製造業活動出現萎縮;不過,周一(1日)公布的官方PMI數據卻仍保持在50以上,未見收縮。兩個數據之間的差距,對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又有何啓示呢?

50屬於PMI指數的榮枯分界點,低於50顯示製造業萎縮,高於50則代表製造業仍在擴張。從滙豐公布顯示,內地製造業的現況不太樂觀,但官方數據雖然同樣比6月份下降,但仍達到50.7,顯示增長縱使近乎停滯,但仍未收縮。

歐美需求降 訂單減

官方與滙豐PMI數據的差異,令人感到有點兒迷惑,到底目前內地的經濟仍在擴張,還是已經開始收縮呢?其實,兩項數據所以出現差異,是因為滙豐PMI所取的樣本中,涉及更多中小企及民企,而官方PMI則主要覆蓋大中型國企。所以,數據的差異正好反映目前中小企及民企經營困難,而大型國企的情況則仍較為平穩。

事實上,在中國數據轉差的同時,歐美的情況亦不樂觀,Markit資料顯示,歐羅區7月PMI降至50.4,為2009年9月來最差;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7月製造業指數亦降至50.9,低於6月的55.3。

歐美經濟未明朗,令到不少外向型的中小企的經營更見困難。工廠出口訂單數量縮減的同時,不少企業亦表示,由於人民幣升值及原材料價格上升過快等因素,目前接單頗為審慎,以免隨時「愈做愈蝕」。

事實上,企業沒有訂單固然無奈,最痛苦的反而是那些擁有好項目,卻沒有足夠資本拓展的企業。最近,一位內地藥企老闆就向辛思維大吐苦水,對內地銀行借貸困難問題感到不滿,目前只能自行四處「撲水」。

雖然中小企在融資方面,向來比大型企業來得困難,在目前在銀根收緊下,更是難上加難。中央在持續收緊銀根的同時,亦下令各地要持助中小企貸款,但對於銀行來說,中小企業務只屬於雞肋,就算中央下令,亦不見得會增加相關的借貸。所以,為顧及中小企的發展,辛思維認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可能會有一些彈性的調整。


人行再出招 海外融資或受阻


雖然近期股市不斷受到歐美消息所左右,但對於本港上市的諸多中資股來說,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鬆與緊才是關鍵。

過去一段時間,面對收緊銀根,不少內地企業轉到香港借貸或發行人民幣債券,但對於海外熱錢流入的問題,人行仍十分關注,內地報道指出,近期人行已通知各銀行,除了實質貿易需要之外,暫停受理境內企業直接從境外銀行融資人民幣。人行此舉是否顯示銀根將進一步收緊?嚴重「缺水」的房地產等行業又能如何應對?

藉香港突破資金缺口

左右內地貨幣政策的始終要看通脹數據。內地下周二(9日)將公布7月份的CPI,預料成為銀根收緊與否的重要指標。目前,市場普遍預期,7月CPI將比6月高,但升幅將有所放緩;若通脹數據未見下降,相信銀根持續收緊的政策暫時仍不會改變,甚至不排除會有多一次加息的機會。

銀根的收緊對內房的影響始終最大,尤其是配合內地打擊樓價的政策,不但使內房企向銀行貸款成為難題,連市民買樓向銀行申請按揭亦不容易;所以,就算目前內地消費者對住房的需求仍十分巨大,多隻內房股上半年銷量報捷,合景泰富(1813)近日更發出盈喜,但「缺水」問題仍為內房的發展前景帶來隱憂。

過去一段時間,為了突破資金缺口,一眾內房企唯有轉至香港借貸或發行人民幣債券。恒大地產(3333)今年1月發行兩批合成人民幣債券募集資金,募集92.5億元人民幣;佳兆業(1638)3月宣布,發行20億元合成人民幣債券;越秀地產(123)6月的公告則指出,與一間銀行訂立最高10億元無抵押三年期貸款融資。

不過,內房企業到海外借貸,再讓資金回流到內地,正正與目前人行收緊銀根的政策對着幹;所以,《上海證券報》引述來自銀行業界的消息指出,7月中,人行貨幣政策二司便通知各銀行,即時暫停受理境內企業直接從境外融入人民幣的業務,貿易融資除外。

雖然目前大部分內房企在香港發行的均為合成人民幣債券,即以美元結算、並以美元資金回流內地,此舉或能避過人民幣回流需要經過審批的問題。但目前人行持續變緊政策,防範熱錢流入,內房股把海外籌得的資金,「變身回流」的舉措能否如以往般順暢,則仍存在一大疑問。

人民幣債成潮流

事實上,近期在內地融資困難下,到香港借貸及發債的企業已不再局限於內房企業。例如平安保險(2318)計劃發行15億元三年期人民幣離岸債券,收益率約2.25%;中鐵(390)5月底亦公布,擬發行最多100億元人民幣債券,期限最長15年;此外,東航(670)及銀泰(1833)亦在上月公布,要加入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行列。

在內地銀根收緊之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已成為一種潮流。今次人行阻擋人民幣回流的政策,到底只是針對政策重點打擊的內房企,還是一網打盡,仍不得而知,若果是採取「通殺」的手法,影響的層面之廣,不容小覷。

事實上,目前內地企業到香港融資,不論是以人民幣形式回流,還是以美元回流,大多需要經過外滙管理局批准。

所以,就算企業所發的債券以美元結算,在人行進一步收緊資金流入的政策下,相信將來要獲審批亦不容易。有內地傳媒引述人士指出,審批有時一拖可以達大半年,對急需用錢的企業十分不利。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鹹魚翻身靠放貸


縱使過去大半年,內地持續收緊銀根,放貸規模受限,但建行(939)近期公布的中期業績依然理想。面對社會上巨大的資金需求,銀行有生意也做不了,有錢在手的企業自然乘機變身成為「小銀行」,紛紛開展信貸業務。內地傳媒報道,不少內地上市公司甚至出現貸款收益超過主業的離奇現象。近期中移動(941)亦加入放貸行列,且看新業務能否為公司帶來新增長動力。

在政策限制下,銀行有錢無法借,如此商機,只能由民間吸納。內地民間企業轉行借貸業務,甚至有溫州富人,不再炒樓、炒股或炒農產品,索性放高利貸。對於以上的種種傳聞,相信大家已聽過不少,《人民日報》昨天發表的一篇報道更指出,部分過往業績不佳的內地上市企業,居然因為放貸而「鹹魚翻身」。

相信大家看內地股票時,經常看到一些有ST字頭的股份。其實所謂ST,即是Special Treatment(特別處理)的縮寫,代表公司連續兩年虧損,給股民一個警告。內地手機製商波導,近年因為業績不佳,被戴上ST帽子。不過,近期又神奇地因為涉足借貸業而出現轉機。

該公司近期公布的上半年業績顯示,雖然銷售收入同比下降58%,但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262%。如此神奇的數據,原來是因為公司加入了放貸業務。上半年,公司淨利潤3514.58萬元(人民幣.下同)中,來自對外委託貸款所取得的收益為1773.83萬元,佔比高達50.47%。

中移動亦涉獵

借貸業務令虧損多時的企業重獲生機,難怪愈來愈多公司加入。統計顯示,上半年內地上市公司所發出的公告中,含有「委託貸款」字樣的公告共有86則,比去年同期增加32.3%。部分企業的公告更顯示,借貸款項的年利率更可達到20%。

中移動近期亦加入此風潮中,宣布在出資46億元,與母企成立財務公司。事實上,截至去年年底,中移動手頭現金達2700億元。擁有如此巨額資金的中移動,在目前內地銀根短缺的情況下,自然可成為各企業的救星。

中移動本業增長放緩已是大家預期之內的事,近期公布的半年業績中,公司營業額只是輕微增長8.8%,確實需要新刺激。且看由銀行漏出來的借貸商機,能為中移動帶來多大的利好。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捨瑞銀就任小額貸款公司 張化橋榮升金融界董座

最近投資銀行興起玩音樂椅,幾間大行之投行部高層都頻頻換人。最新一位就係曾經有「民企之父」稱號的瑞銀中國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張化橋【圖】,聽聞Joe已同瑞銀搞清晒手續,今天開始返新工,就任一家廣州小額信貸公司之董事長。

自從中央勒令各大銀行收緊銀根後,全國中小企都幾乎叫晒救命,融資難問題成為全國問題。不過,亦因為向大銀行借錢唔易,反而造就小額借貸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家陣幾乎各大製造業重鎮,都有十幾二十間呢類新興公司開業。

由於唔少應急廠商都係短借來周轉,所以可以收得幾貴息,正規嘅小額貸款公司,依家借錢出去,都可以收到年息十厘以上,都咪話唔好搵。

凌通噚日同Joe傾過,佢話對小額貸款業務呢個市場極之看好,同佢個新東家廣州市花都萬穗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都密密傾咗半年有多,大家係情投意合決定合作。佢仲話,就任萬穗董座之後,會香港、廣州兩邊走。不過,佢都話,未來仲會留任瑞銀顧問一職。

Joe對小額貸款呢個市場似乎真係好有興趣,前排佢先斥資3000萬元入股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金融國際(721),而呢家中金國際就喺年初時宣布,轉型力攻內地各類信貸服務。

講返張化橋,喺90年代尾時曾擔任瑞銀中國研究部主管一職,有中國第一分析師之譽,曾揭發歐亞農業業務作假,事件轟動市場,又批評格林柯爾管理層而惹上官非,敢言作風聞名業界。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空手套白狼」危險

3月底至5月尾,老畢曾連撰多文,評論內地企業以進口商品為名,利用眼前銀根緊縮中小企資金難求的形勢,高息放貸大賺一筆。這種在短時間內「錢生錢」的套利手法,內地稱之為「空手套白狼」。

3月底拙文〈供不應求原是幻 押銅借錢才是真〉一文,探討的正是「商品融資再放貸」的問題,當中提及銀行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 LC)和「遞延支付」(deferred payment)二事。其時資料不足,對「空手套白狼」這種交易手法以至「錢生錢」可能引起的後遺症,交代得不夠清楚。

6月10日,內地報章《21世紀經濟報道》對這個「危險遊戲」的操作過程,作了圖文並茂巨細無遺的介紹,隨文刊登的「大豆融資」流程圖,令人一眼便能看穿「空手套白狼」是怎麼回事。內地企業樂此不疲、民間尤其江浙一帶的「地下錢莊」生意滔滔,箇中原委,細觀【圖2】,盡皆瞭然。

老畢多篇前文,主要講銅,而《21世紀》針對的卻是大豆,然而兩者皆牽涉商品進口、信用證和高利貸,手法一般無異。值得注意的是,沒有內地銀根緊絀、中小企資金難求這個大環境,「商品融資再放貸」這條資金鏈便無法形成,惟如此一來,企業不務正業投身「高利貸」尚在其次,部分內地進口商每月五六船、貨值以10億元人民幣計的大豆,到底是企業藉民間借貸市場套取暴利的工具,還是實實在在反映內地對商品需求的可靠指標?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企業以大量商品進口向銀行申請信用證,獲得九十至一百八十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貨款「空檔」。大豆或其他商品到港後,進口商迅速拋售以換取現金回籠,從進口至現金到手,一般需時四十餘天。換句話說,即使以九十天的最短延期支付貨款賬期計算,進口商還有長達四五十天的資金周轉期,將這筆錢投入年息動輒二三十厘的民間借貸市場,只要資金能按時回籠不出亂子,在充裕的時間內補回到期信用證,「空手套白狼」便大功告成。由於息口高得驚人,進口商即使以低於成本價拋售大豆或其他商品虧了本,高利貸提供的利潤空間,仍足以彌補拋售損失有餘,何樂而不為?

「空手套白狼」不出事皆大歡喜,惟只要商品融資中任何一環出問題,進口方的資金鏈就會立即面臨斷裂。這非但可通過借錢的一方未能準時還款(違約)引爆,更可怕的是大宗商品在國際期貨市場價格暴跌,內地進口商放貸獲利無法彌補拋售商品錄得的虧損;此局一現,惡性循環,後果不堪設想!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似乎没有看上去那么旺盛。

一大型大豆压榨企业高层向本报透露,山东、江浙等地的部分大豆压榨企业以及大豆贸易商们,最近数月连续大手笔地进口大豆,利用信用证90天甚至180天的账期腾挪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入江浙的民间借贷市场。

他接触到的一家山东企业,每月维持5-6船的大豆进口量,粗略估算下来货值在10亿人民币左右,这家企业宁可每月以低于进口成本的价格抛售大豆,账面浮亏8000万-9000万元人民币,待放贷资金回笼以后收益也能完全抹平这一亏损。

当前国内主要港口的大豆库存数,坊间机构估算数字在600万吨以上,处于峰值水平,而且一直处于大进大出的周转状态。

这中间究竟有多少大豆属于融资性进口形成的泡沫?申银万国期货经理林迅峰刚刚从江苏、安徽、湖北、河南调研归来,他接触到的业内人士估计,港口大豆库存中有30%甚至40%属于融资性进口,他个人则估算认为“10%-15%是相对可靠的数据”。

不得不提的一个背景是,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年内5次上调,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一再收紧,由此催生的民间借贷需求,使得江浙一带的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今年一季度涨幅超过了10个百分点。

套现资金高息放贷

为了快速销售变现,进口商们设定的销售价格不仅仅低于进口成本价

据压榨企业人士透露,有大豆进口资质的企业在签订进口合同后,向银行申请信用证,在缴纳20%-30%左右的保证金后,企业一般可以获得90天甚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货款的远期信用证。

大豆到港后,进口商们迅速抛售掉大豆换取现金回笼,“实际上大豆进口的船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考虑到抛售等时间,从进口到现金到手一般在40多天。”前述企业人士说,即便按照90天的账期计算,这也还有40-50天左右的资金周转时间。

这笔通过打时间差腾挪出来的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后,只要资金最后能够按时回笼,补上到期的信用证的窟窿,这笔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的交易就算是成功。

事实上,实际操作中,进口商们往往是多票货先后运作,如果每月都有进口量,1月的信用证款就可以用4月的贴现款来还,2月的用5月的还,以此类推,相当于一直有一笔流动现金在手里可以运作。

中华油脂网的总编辑郭清保分析,当前进行大豆进口融资操作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浙以及东南沿海等区域,且贸易商居多,压榨企业介入这一操作的还不普遍。而变现之后的资金流向,部分用于企业自身经营,更多则流向江浙民间借贷市场。

林旭峰在其调研报告中说,考虑到民间借贷动辄25%-30%的高利息来看,大豆融资的利润惊人。

“不得不考虑的还有汇率因素。”林说,利用时间差,贸易商们还可以坐享人民币缓慢升值的收益。

只是,由于国内外价差,前述压榨企业人士说,上述山东大型进口商每个月近10亿货值的进口大豆实际能变现到手的只有9亿多人民币。

为了快速销售变现,进口商们设定的销售价格不仅仅低于进口成本价,往往也略低于国内现货市场价。考虑运费等各项成本,上述山东贸易商进口大豆的成本为4300元/吨,但近期的销售价格仅为3900元/吨。

郭清保说,对现金的强烈需求以及之后的高利润回报,会使得进口商们愿意承担这部分损失。”

危险的游戏

山东某大型压榨企业的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

可以说,没有国内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放大这一大背景,大豆融资的链条也难以形成。

1-3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单季上涨11.91%,比上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

广东一大型大豆压榨企业介绍,贸易融资手段不仅仅大豆一种,在华南地区,棕榈油的进口融资更为普遍,棕榈油一般一船进口量在1万吨左右,折合1200万美元的货值,虽然撬动的资金量不如大豆,但是因为从马来西亚等地进口,中间仅有10天左右的船期,加上抛售的周转周期也不过20天,留给企业的时间差更为充裕。

实际上,利用大宗商品进口进行贸易融资原先仅仅局限于贵金属,尤其是金属铜的进口融资,撬动资金多,周转也更快捷。但是,据一位给企业代开贸易信用证的中介人士介绍,这一年以来,这样的操作已经蔓延到大豆、铁矿石、氧化铝等多类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进口融资背后重重危机。

有业内人士透露,山东某大型压榨企业资金链已出现问题,这家企业的资金放贷出去后,没能及时收回,因为下游的借款企业没能从银行贷出款归还高利贷。

大豆进口融资变现的资金大部分投入民间借贷,而贷款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将这笔资金用于短期的“过桥”周转,也即是用高利贷的钱还银行的账,再从银行贷款还高利贷。

郑州国家粮食交易市场分析师杨京表示,只要大豆融资中间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进口方的资金链条就将面临断裂。高利贷的资金未能回笼只是情况之一,如果遭遇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大幅下挫,企业放贷获利填不上进口亏损,也可能出现大量大豆积压在手中,无法变现的情况。

郭清保也提醒,虽然当前作为行业主流的压榨企业并未过多参与大豆进口融资,但是趋势并不乐观。由于决策层严控通胀,小包装油的价格上涨受限,当前的大豆压榨几乎无利可图,不排除后续会有更多企业为了盈利介入大豆进口融资。

而行业内的开工率若日渐下滑,对进口大豆的实际需求也会减少,考虑到中储粮接连三年的大豆收储,政府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储备可用于调节市场,国内大豆的供求相对宽松。

郭清保说,“这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大量大豆的压港,终端却没人接手,再严重一些,就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