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價格管制擴大 藥股遭殃

為了避免通脹「爆燈」,中央近期頻頻以行政手段實行價格干預,繼食品、柴油、電、天然氣後,發改委昨天發出通知,對抗生素、心腦血管等十七大類藥品實行降價,降幅近兩成。聯邦制藥(3933)所生產的一款抗生素,亦榜上有名。對於未上榜的藥企來說,不要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今次降價令,釋放出明顯信息,為控通脹,藥企妄想任意加價,為行業發展帶來壓力。

雖然,昨天市場上再次傳來加息的恐慌,不過,從發改委近期頻頻出手,可以發現中央還是希望以較有針對性的行政措施來壓物價,避免誤傷經濟及股市。事實上,在早前公布的10月份CPI數據中,除了食品價格大升一成之外,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的升幅亦達到3.7%。所以繼近日推出打擊食品漲價的措施後,終於輪到藥物。

發改委昨天發布通知,從12月12日起降低頭孢曲松等部分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涉及的藥品共有十七類,平均降價幅度達19%,當局預計,減價可以令消費者每年減少近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醫療負擔。

原研藥被削價

今次降價的名單,以外資及合資原研藥為主。聯邦制藥生產的抗生素──阿莫西林,亦在其中。據悉,2005年以前,發改委為一些原研藥提供單獨定價資格,以鼓勵企業提高藥物生產技術及品質。只不過,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後,為了進一步減輕百姓醫藥費用負擔,發改委決定分期分批降低這些偏高的藥品價格。

聯邦制藥手上,本來共有五個阿莫西林產品獲得發改委單獨定價的資格,其價格較同業高約27%至74%。不過,在發改委降價的計劃下,相信有關的優勢將會逐步消失。而今次的通知,雖然以外資產品為主,不過,消息指,國產單獨定價藥品會在下一年度招標中逐步調整價格。

事實上,藥品的降價計劃,除了是為了應對目前高漲的物價外,也是內地近年積極推行的醫改的一部分。

衞生部官員,近日就透露,計劃逐步減少個人承擔看病費用的比例,到「十二五」末,期望將個人承擔看病費用的比例減至30%以下,達到國際水準。所以,目前在看病費用中佔頗高比例的藥費,當然成為扣減的重點。

長遠來看,減低藥價將難以避免,所以藥企相信不再能夠長期保持「暴利」地位。尤其近期,在各種原材料價格上升的情況下,藥企成本亦不斷上漲。所以當成本增加,而中央又下達降價的命令時,藥企利潤難免受壓。

早前,辛思維亦提過,目前內地醫藥行業,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中藥原材料價格被大幅炒高。而中央的打擊物價措施,目前雖然已對影響大眾的食物及電力等嚴加控制,但對於中藥材,似乎還未打算出手。所以,若藥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這些中藥材,則難以避免會出現成本上漲。

藥物成本上漲

事實上,除了發改委推出的全國降價令,北京市近日亦提出地方的降價令,要求由今天開始,所有藥品在二級以上的公立醫療機構都要實行「同城同價」。預計措施實行後,整體藥價將平均下降16%左右,全年可為市民減少30億元的支出。

北京的減價行動,相信只是一個開始,各地降藥價的要求必定陸續出現。受降價的消息影響,昨天A股市場的醫藥板塊,已率先下跌了3.77%。而本港方面,聯邦制藥的股價就跌了2.6%。另外,跌幅較明顯的,還包括武夷藥業(1889)跌4.1%、山東新華製藥(719)跌3%。

雖然,目前發改委向原研藥「開刀」的行動,對本港上市的藥企影響仍不算大。不過虛高的藥價,成為下一波調控目標的可能性頗大。所以,面對藥股,還是小心為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