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和黃傳分拆 港股離頂不遠?

和黃(013)一直被股民譏諷為「藍燈籠」,以比喻其作為跌市明燈的神奇功能,惟該股今年跑贏恒生指數幾條街,一洗「藍燈籠」的污名。被纏繞多年的「包袱」─3G業務,今年很可能會成功止血,並且錄得經營溢利(EBIT),加上市傳和黃擬將地產業務,注入旗下和記港陸(715)變相借殼上市,也是刺激系內股份急升的原因。除了釋放業務價值之外,集團趕在估值高企之際分拆,是否意味大市可能見頂呢?

「藍燈籠」為香港股市的流行諺語之一,原意指古時當家中有人過世,家人便在門外掛上藍色的燈籠,表示家中有人已過身。具有豐富想像力的香港投資者,藉着「藍燈籠」用作比喻跌市(死亡)明燈。當股價一直落後或者甚少炒作的藍籌股,在大升市突然發力上揚,可能是大戶在「炒無可炒」的情況下,最後炒高此類落後股份,暗示大升市已結束,未來將展開大跌浪。

在港股之中,被喻為「藍燈籠」的股份,包括有中電(002)、港燈(006)、滙控(005)、電盈(008)、和黃、太古A(019)、港鐵(066)、長建(1038)、中行(3988)等。不過,今年和黃卻一洗頹風,迄今其累積升幅高達57.5%,較恒指的11.1%升幅,跑贏幾條街,一洗「藍燈籠」的污名。

和黃股價之所以能夠成功翻身,重點是3G業務的「包袱」重擔,今年內很有機會鬆綁。根據集團2010年中期業績,旗下3集團的息稅前虧損(LBIT)大幅收窄,從2009年同期虧損54.51億元,減少至9.98億元。集團主席李嘉誠更預期,倘若無其他重大之不利市場變化或規管條例發展,3集團全年業績將成功止血,對集團全年EBIT業績提供正面貢獻。

另一方面,和黃的潛在企業價值,很可能獲得重估的機會。大行瑞信近日就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集團擁有71.5%的和記港陸,繼早前的資產重組行動後,上月底管理層也出現變動,估計和黃有可能分拆地產業務,並注入和記港陸的殼身內,變相借殼上市。

傳地產業務借殼上市

何解和記港陸是「殼股」?原先集團主要業務為從事物業投資、消費產品之特許經營及採購業務。然而,近年集團積極進行「瘦身」,2008年先後出售了位於上海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以及從事玩具製造業務的港陸冠越,到今年又出售從事買賣及製造流動電話配件及其他電子產品業務的i.Tech,以及從事消費品特許經營的PMW Holdings,目前集團只剩下上海兩幢商廈的資產。上月底,和記港陸委任和黃地產副董事總經理徐建東為董事總經理,舉動惹人暇想,相信是為注入和黃的地產業務鋪路。

和黃作為長和系的旗鑑公司,業務可謂「百足咁多爪」,由貨櫃碼頭與航運有關之服務、電訊、傳媒、能源、零售、製造、酒店投資、地產發展與投資等,而地產業務是常被市場所忽略的一瓣。

瑞信指出,和黃在本港擁有300萬方呎中環甲級寫字樓、700萬方呎商場及700萬方呎工廈及貨倉。和黃與母公司長實(001)在內地則拍住上,合共持有2200萬方米的土地儲備。因此,地產業務佔和黃總資產淨值達到21%,其規模相當於和黃持有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及長建股權的市值總和。

長久以來,股票投資者一直會低估綜合企業的價值,即綜合企業的市值會低於旗下附屬企業的估計內在價值,形成所謂的「綜合企業折讓」(Conglomerate Discount)。為了解決股價偏離合理價值的情況,不少綜合企業會透過分拆旗下附屬公司,以釋放業務的真正價值。

釋放價值vs曲線抽水

李嘉誠投資眼光準繩,往往能夠把握市場低位作投資,趁高位沽貨套現,相信毋須辛思維多作解釋。近期,港股屢創高峰,地產股蠢蠢欲動,恒隆地產(101)及信和置業(083)身先士卒,落實批股「抽水」。

根據過去的紀錄,長和系鮮有批股集資,只有李超人密密增持。是次傳出和黃擬分拆業務借殼上市,不失為「曲線抽水」方式,為地產業務鎖定高昂的市場估值,但又是否意味大市可能離頂不遠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