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開始討論4G網絡,各電訊商鬥快推出服務,被視為電訊股下一個投資機會。其實,3G網絡已有十年歷史,步向4G是自然不過的事。目前,4G網絡主要有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TD-LTE兩種制式,而後者是中國主導的技術。這是中國電訊業走向國際的機會,確是有利設備製造商和手機商。不過,中國的3G網絡上馬不足兩年,就要再向前走。中國準備好嗎?
電訊商和網絡設備商的4G網絡如箭在弦,爭先獲得「全球首個甚麼甚麼」的認威名銜。例如:中移動(941)在世博示範全球首個TD-LTE流動方案、挪威奧斯陸推出全球首個商用4G網絡,甚至,上星期中興(763)在香港電訊商CSL的LTE網絡上,實現首個4G網絡與2G/3G網絡的通話(4G和現有網絡技術不同,此前不能互通電話)。
事實上,曾有不同流動寬頻的技術問鼎4G標準,如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主推的WiMAX、3GPP的LTE和國產的TD-LTE。不過,WiMAX因成本昂貴而被Out出局,只有台灣的營運商採用。而去年香港電訊管理局發出流動寬頻牌照時,競投的營運商包括電訊盈科(008)與和電香港(215)合組的公司、中移動香港及CSL,都傾向採用LTE技術。至於TD-LTE,則有多個外國營運商將會採用。
銜接情況令人擔心
內地三家電訊營運商之中,以中移動最積極,甚至有明確時間表發展4G網絡,是最積極的一家。中移動計劃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和廈門作試點城市,共建3600個基站,較3G時的試用點多1倍。另外兩家較小的營運商中聯通(762)和中電訊(728)雖然一直未提及4G策略,但相信兩者低調布局,不久將會有所行動。
其實,中國電訊業的3G時代曾一度與全球營運商脫軌,遲遲未推出服務。如今主導的TD-LTE將會走向國際,難免對此技術寄予厚望。然而,中國的3G和4G銜接情況確是令人擔心。
擔心的不是技術未能做好,而是用戶的需求還未到。工訊部於2009年初發出3G牌照時,要求三家營運商在2011年底有1.5億用戶。可是,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的3G用戶有3499萬,即只完成目標的兩成三。如今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電訊商能否成功「跑數」倒是疑問。
加上,中移動CEO李躍早前的「洩氣言論」,更令辛思維不敢有期望。
數據難賺錢CEO洩氣
李躍表示,公司過去靠話音和短訊業務令營業額迅速增長,2009年之前每年有雙位數字增幅,但今年的增長只是個位數。
他又指出,雖然數據用量每年倍增,但並未帶來可觀收入,甚至認為前景不樂觀。
要知道,3G網絡的重點是流動數據,加上智能手機的興起,更促進用戶多用流動數據服務,成為營運商業務增長的亮點。數碼通(315)今年上半年就是靠iPhone帶動數據收入,令純利大增6倍。即使是外國的AT&T和Verizon,也憑數據業務刺激收入大幅增長。
設備商平價攻海外
4G網絡更是流動寬頻技術,初期的數據速度達100Mbps,較3G網絡快10倍,接近目前家居寬頻的速度。就連現在常用的話音通話,都是利用VoLTE(Voice over LTE)技術在數據網絡進行。
如果中移動未能在3G用戶身上賺取數據收入,更惶論4G時代。從用戶數目上看,2G用戶還未積極投入3G,哪有準備進入4G呢?
雖然中移動用戶未準備「演進」到4G時代,但設備商早已作好準備。中興和華為預計明年的LTE商用訂單增長1倍,分別達14個和36個營運商,同時也分別為全球40個和70個營運商進行4G網絡測試。
摩根士丹利則看好中興的前景,指TD-LTE將在明年初展出,加上來自印度、中東和歐洲的訂單,將會刺激業績增長。
事實上,中國的電訊設備商近年加強研發實力,以及走低價策略,成功吸納外國市場。思科(Cisco)首席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上周在股東大會上,因業績大幅下跌而道歉,並指出中國的電訊設備商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見,兩家電訊設備商比營運商的4G策略更為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