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近來新聞多,繼鐵道部前部長劉志軍因嚴重違紀被免職引起安全問題的討論之後,焦點又再次回到與航空公司的競爭。內地再有國內短途航線在上月停航。在此前題之下,市場一直觀望今年6月開通的京滬高鐵對航空業的影響,因此即使去年三大航企賺大錢,亦只能為疲弱的股價「暫時止血」。事實上,高鐵不止對航空業存在影響,還有公路客運亦有一番競爭;不過,其實航空股和公路股各有自身問題,高鐵衝擊只是行業問題之一。
今次受衝擊的航線圍繞在武漢,東航(670)的武漢飛南昌,以及南航(1055)武漢飛南京的航線停航。東航指出,無論是航班或鐵路的乘客流量少,開通僅一年就停止,純屬調整航線策略。南航則表示,早在一年前已決定退出有關航線。雖然兩者都解釋是「早有預謀」,與高鐵無關,但停航時間都在高鐵開通後一年,難免過於巧合。
航企業績俏前景淡
事實上,武廣高鐵2009年底開通之後,曾一度被指對航空公司不構成威脅,因高鐵線票價貴、車站位置偏遠而上座率低,「空凳多過籮柚」。不過,此情況僅維持半年,兩者的競爭在去年下半年開始浮現,高鐵的優勢漸見。
武漢春運辦的資料顯示,今年春運武漢鐵路載客人次達513.9萬,較去年同期增長10.42%,其中武廣高鐵旅客平均上座率比去年增長六成以上。而武漢的主要經營內陸航線的天河機場營運23年以來首次出現旅客下跌的情況。
高鐵打擊內陸航班,主要集中在中短線,而長線較輕微。東航業績會上,董事長劉紹勇承認500公里航線形成了「顛覆性」衝擊,而800公里以下航線衝擊較大。
面對高鐵抬頭,去年三大航企業績大好,國航(753)去年最出色,營業額824.9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60.5%,全年純利120.05億元,按年升147%。其次南航營收777.88億元,年增38.8%,賺58.05億元,年增逾14倍。經重組後的東航收入749.58億元,按年增88.19%,盈利53.8億元,年增656%,是公司歷來最佳業績。
三大航企業績雖好,股價亦從近期低位回升,但大行報告不約而同表明前景難測。首先,高鐵「四橫四縱」策略今明兩年陸續開通,對內陸航班經營將有進步一衝擊。其次,國際油價高企,嚴重影響航企利潤。
高鐵衝擊公路
國航長途內陸航線和國際航班為主,但面對高鐵不敢怠慢,計劃與航空業可與高鐵實現聯營,鼓勵旅客乘搭高鐵再轉乘飛機,填補高鐵的市場空間。至於面對高油價,三大航企已經申請重新啟動燃油對沖合約,有望幫補利潤。不過,對沖合約有利有弊,油價前景難測,同時令航空股前景添上一曾迷霧。
高鐵衝擊航空股之餘,對公路股亦造成一定影響。儘管客運巴士速度難以與高鐵和飛機比,但勝在有價格優勢。然而,高鐵開通之後,鐵路減價爭客,部分最低的硬座票價與客運巴士相若,價格優勢就此比下去。事實上,不少客運巴士的賣點是全程高速,若乘客流失而減少班次,公路股自然首當其衝。
客運巴士靈活路線對抗
不過,客運面對高鐵,可靠點對點和靈活彈性的特點抗衡。畢竟飛機和鐵路需要到指定地點乘搭,而客運巴士可直接抵達,只要開闢其他路線,避開直接競爭。至於票價,還可靠目前大熱的團購網提供優惠。
在眾多公路股之中,近期多家大行發出報告,看好深圳高速(548),指其盈利快速改善。不過,內地傳媒批評公路收費貴,早前傳出政府有意取消部分收費,曾令公路股急挫。
由此可見,撇除高鐵的影響,航空股和公路股的前景仍然難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