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復活節及五一長假,近期本港消費類股份受到追捧。投資者所憧憬的不外乎是有更多內地富人,趁假期期間到港消費,提振相關股份的銷售業績。對於內地豪客的疏爽程度,大家已見慣不怪。不過,當中有多少人是靠灰色收入,甚至漏稅等,則仍是一大問號。昨天,內地消息指,國家稅務總局出重招打擊高收入人士避稅問題。成效有多大仍是未知之數,但要知道,內地個稅最高達45%,認真執行,對部分富人的消費力,必定有所影響。
香港向來奉行簡單低稅制,薪俸稅標準稅率也只是15%。雖然在目前貧富懸殊之下,惹來社會上部分意見指,香港或需要增加富人賦稅,不過,相信目前實行的機會不高。
相反,內地的稅制則複雜得多,稅率亦更高。在個人所得稅方面與香港一樣,採用累進稅制,收入超過1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部分,稅率最高達45%。面對高賦稅,不少人都想方設法逃稅,尤其是一些自由職業以及沒有固定收入的人士,逃稅的情況更普遍,明星就是其中之一。
尤記得數年前,內地藝人劉曉慶,就因為被指逃稅超過1000萬元,而被判入獄。另一藝人毛阿敏,亦曾兩次被查出涉及逃稅,不過相關金額較少,只被判罰款了事。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內地高收入人士,逃稅的情況其實頗為普遍。
不派息可被查稅
所以近期,內地在檢討提高免稅額,減少老百姓賦稅壓力的同時,國家稅務總局近日正式下發通知,要求重點打擊高收入避稅及逃稅的問題。重點打擊對象,就包括從事影視表演、廣告拍攝及形象代言等沒有固定收入的人士,以及從事房地產、礦產資源投資、私募基金、信託投資等活動的高收入人群。
通知特別提出,要注意監管非貨幣性資產的轉讓所得,以及利息、股息、紅利收入。令辛思維感到甚有趣的是,有關負責人特別提到,對於一些連續盈利但不分配股息的企業,當局會針對主要投資者及其家人的消費支出展開調查。
雖然內地對富人實行的高稅率,有利社會財富重新分配,對減少貧富懸殊問題有利。只不過,沒有嚴格執行,制度也形同虛設。眾多擁有灰色收入的人士,總能利用各種方法逃避交稅。今次政府雖然高調提出要加強監管,但落到地方政府手上,會否再次成為空談,仍需觀察。
近日,在假期因素的帶動下,本港消費類股份升勢不俗。昨天,佐丹奴(709)升了6.7%,漢登(448)升了3.7%,堡獅龍(592)、明豐珠寶(860)及周生生(116)等,亦有約3%的升幅。
事實上,近年來香港奢侈品市場,主要都是依靠內地自由行人士的支持。所以,若未來有其中一群高收入人士,因為政府加強監管而賦稅增加,則難免會影響其對奢侈品的消費。雖然這些影響未必即時出現,亦未必會對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的步伐帶來太大的阻礙,不過其影響力仍值得投資者注意。
當然,對於社會整體而言,應該交稅的人交稅,政府收入增加,可以花到適當的地方,應該是一件好事。尤其可以減少低收入人士的稅務,對於全國消費市場,同樣能帶來正面作用。
大眾消費仍旺
內地調高個人免稅額的方案暫時仍未落實,但有報道指,有關草案會於明日開始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次會議上進行初審。免稅額會由2000元調升至3000元。有專家推算,調整後一半人將免於再繳納個稅。
假設1億人每年每人少納稅200元,便可釋放出200億元的潛在購買力,大眾民生消費類的百貨公司、超市等受益更多。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首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4.3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居民消費意願觸及12年低點。社會紛紛寄望個稅改革能為消費注入新動力。
縱使當局對高收入人士的徵稅加強監管,對奢侈品消費或有輕微影響,但在大眾消費品的支持下,相信內地整體消費市場,仍趨於樂觀,對本港消費類股份發展前景持續有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