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流動上網裝置熱 電訊服務憧憬大



蘋果iPhone等產品的出現,不但令虧損了10年的和黃(013)3G業務大翻身,更為面對市場飽和的危機的內地3大電訊商找到新增長空間。只不過,要支持這些新產品的高速發展,背後需要有一個先進的流動上網服務作為配套。為了分流3G網絡的壓力,消息指出,內地3大電訊商正計劃加快建設WiFi網絡。WiFi的加速發展,除了令一眾電訊設備股受惠,更為中國整體流動數碼產品市場的增長,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份,全國手機用戶數量達到8.8億戶。若以全國14億人口計算,滲透率只有約6成,未達飽和。只不過,兒童及老年人始終並非手機主流用戶,所以若以9.1億15-59歲人口作為主流用戶基數,則會發現內地目前手機的滲透率已愈9成半,飽和危機的確存在。

等待「質」變

但其實,數量上的飽和並不可怕,更重要的是能否出現「質」的改變。以香港為例,早在2004年的統計已顯示本港流動電話滲透率超過100%。當時電訊商只能以鬥便宜的方法生存,毛利率下降。不過近年來,蘋果iPhone等智能手機出現後,即開始迎來「質」的改變。月費由數十元,變成數百元,電訊股的每戶平均收入(ARPU)大升,帶動數碼通(315)由寂寞無聞,變成股民追捧的對象。

內地電訊市場,目前亦面對同樣的問題。曾備受市場追捧的中移動(941),因為飽和危機亦被指已淪為「公用股」,股價一直未能升上80元以上。只不過,在智能手機大行其道的今天,看到數碼通的例子,辛思維倒認為,內地電訊股進行蛻變的時機相信不會太遠。

事實上,除了智能手機之外,結合流動電話、相機及平板電腦等功能於一身的流動上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簡稱為MID)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除了蘋果的iPad、三星Galaxy Tab及聯想(992)的樂Pad等之外,內地本土品牌亦快速崛起。

一直以來,內地電訊產品「山寨」形象深入民心,只因過去只懂得抄襲,沒有創新,沒有品牌。不過目前,其創新的程度已不斷改善,除了能提供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功能,更開始着重建立自家品牌形象。難怪設計諮詢公司IDEO亞太區執行總裁李睿哲(Richard Kelly),近期出席博鼇論壇時,亦稱讚中國「山寨」手機廠商的創意。

上星期,在香港舉行的春季電子產品展中,就有不少來自內地的MID企業參展。辛思維亦抽空到場內走了一轉,有業內人士告訴辛思維,不少中國製的電子產品,與蘋果用的是一樣甚至更好的配件,但少了名牌效應,所以售價更便宜,價廉物美。

雖然目前內地高收入人士,仍傾向於追逐國際知名品牌,不過,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對本土品牌的認受性已不斷提高。易觀國際近期發布的內地平板電腦報告就顯示,壹人壹本、藍魔及愛國者三大品牌,總共已取得10%的市場份額。

除去名牌的外衣,國產智能電話以大約1000元人民幣的價格,令更多消費者可以用上3G服務,而國產MID產品,同樣可以令本地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優質流動數碼產品。

增WiFi熱點

當然,要更流暢地使用這些新智能產品,背後當然離不開3大電訊商所提供的流動網絡服務。為了紓緩3G網絡的壓力,中國移動早前已公布,未來3年內,將在全國建成100萬個WiFi熱點。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平安證券的報告指,預計WiFi建設將帶動250億-300億元人民幣的電訊設備新市場。消息指,中興通訊(763)等設備商已獲得了部分定單。同樣從事無線電訊網絡工程的京信通信(2342),是否亦能從中分一杯羹,值得憧憬。

目前智能電訊產品的潮流已難以逆轉,雖然對於生產商來說,競爭仍劇烈,不過,對於提供服務的電訊商來說,需求及增長前景毋容置疑,只待另一個高速爆發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