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電價微調 紓壓聊勝於無



內地昨天公布的3月CPI數據持續上升,達到5.4%,創32個月新高。抗通脹已成為中央的頭號任務,所以發改委近期亦頻頻出手阻止各類企業加價。在成本上升之下不能加價,毛利自然受壓,電企絕對是典型的例子。不過,面對企業不斷提出加價的要求,昨天內地消息指,發改委終於批準11個省上調電價最少1分錢(人民幣.下同)。加幅輕微,對改善電企經營困境幫助有限,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在通脹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面對火電企業的加價要求,發改委不斷採取「拖字訣」。所以過去一年,有關內地加電價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傳出,不過屢次落空,漸漸變成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大家似乎對有關消息已感到麻木。大部分投資者亦決定暫時遠離火電股。

火電股盈利倒退

加價不成,電企盈利當然難有好表現,近期公布2010年業績的火電企業,均難逃盈利倒退的命運。其中華潤電力(836)每股盈利下跌11.8%,華能國際(902)每股盈利下跌29%,華電國際(1071)跌幅最大,每股盈利下跌86%。

本港上市電企在內地母公司的保護下,雖然盈利減少,但仍未到達虧損的階段。只不過,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的資料顯示,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火電企業2011年1月份虧損額已分別上升到4.6億元、6億元、3.8億元、7億元及4.8億元。

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內地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09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72%。用電量的上升,顯示工業生產持續增長,經濟發展向好。只不過,對於多做多虧的火電企業來說,用電量增加,絕對不是好事。若不解決電價問題,電企不願發電的情況將陸續出現,對經濟發展不利。

所以,發改委終於作出妥協,據中國電力新聞網消息,發改委決定由自4月10日起,上調部分虧損嚴重火電企業上網電價,調價幅度視虧損程度不等。其中,虧損問題最嚴重的山西上調上網電價0.026元/千瓦時,河南上調上網電價0.015元/千瓦時,全國共有11個省分的上網電價上調0.01元/千瓦時以上。

雖然今次電價得以上調,不過為了避免令通脹惡化,發改委只是上調了上網電價,即電發電企業賣給各地電網企業的電價。至於一般居民電價,則沒有受到影響,不致加重百姓負擔。所以此次加價,只會將火電企業承受的虧損與電網企業攤分,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電企的壓力,不過並未真正解決煤電價格不協調的難題。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早前發布的一份資料顯示,2003年以來,中國煤炭價格不斷上漲,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累計上漲超過150%,而銷售電價僅上漲32%,電企盈利自然不斷受到蠶食。

正如內地目前對成品油價調整,與國際油價水平有一個掛鉤的機制,其實發改委2004年亦出台過一個「煤電聯動制度」,規定若半年內,煤價上升超過5%,電價可以作出相應調整。只不過2005年及2006年執行過兩次後,煤價持續上升,電價卻無法跟上。

報道指,山西省中南部多家電廠,由於連續三年經營巨額虧損,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企業買不起煤、發不起電,經營形勢惡化,已難以為繼。所以,早前的人大政協兩價期間,就有來自電企的代表提出,需要儘快改革「煤電聯動制度」。只因火電企業不可能繼續虧損的情況下經營,長此下去只會迫使電企乾脆拉閘限電,少做少虧。

煤電聯動未實行

今次發改委在電企的壓力下,無奈地稍為回應了有關的加價要求。對於紓緩電企虧損的壓力,具有一定的作用,不過始終與煤價的升幅相比,仍有一段巨大的距離。

事實上,電力「十二五」規劃中亦提出,合理調整銷售電價,利於節約用電、抑制低效需求,根據規劃,2015年全國平均銷售電價將超過0.7元/度,2020年平均電價將超過0.8元/度。未來電價有望持續穩定上升,不過在目前通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只能讓電企再委屈一下,靜待加價時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