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煤價難以獨善其身


近期,受到市場追捧的,除了水泥股,還有煤炭股,背後的原因,當然離不開近期煤價的強勢。而內地傳媒亦有報導指,國家能源局正計劃建立類似石油儲備的煤炭儲備,以穩定煤價。內地對煤炭的需求穩定增長,煤價不跌,看似都是支持煤股上升的重要理由。只不過,不得不提的是,發改委近期不斷約談日用品及食品企業,要求暫緩加價,煤價要獨善其身,恐怕有難度。


日本核危機發生後,中國決定重新審視核電發展計劃,令市場對火電淘汰減慢產生憧憬。再上近期國際油價上升,亦進一步帶動煤價上漲。除了秦皇島港、廣州港的煤炭價格上升,漲價情況更蔓延至內陸地區,連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煤價亦在兩周內漲了40元。煤價持續帶動煤股向好,神華(1088)過去一個月內升了約9%,兗煤(1171)更升超過兩成。

官方壓抑加價

只不過,煤價上升令煤股獲利的同時,背後付出代價的,當然是那些用煤的企業。火電企業除了面臨虧損,甚至出現無煤可用的情況。除了火電之外,其餘需要使用煤作燃料的工業等,例如鋁行業,同樣遭殃。穩定的燃料價格,對國家整體有利。所以,近日,內地就有消息指,國家發改委正部署進一步調控煤價。

對於發改委的行動,辛思維不會感到意外,只因近期發改委的「魔爪」已伸遍各行業,除了康師傅(322)、酒類企業及一些日用洗滌用品企業的加價均被叫停,去年底被要求暫停加價至令年4月的食用油企業,據說又收到發委改的通知,要求將限價令延期兩個月。中國食品(506)母公司中糧集團,作為國企,亦是內地最大的糧油企業,當然要乖乖聽話。

食品如是,煤價當然不例外。報道指,國家發改委部署開展電煤價格專項檢查,強調將2011年重點合同電煤價格維持2010年水準不變。這是去年底以來政府第三次發出控制煤價上漲的通知。

只不過,若單純控制合同煤,其實對於緩解電廠成本壓力的作用有限,有業內人士指,其實目前,真正能控制價格的電煤只占總量的20%。尤其是當近年煤價快速上漲,合同電煤兌現率降低,以一些質素較低的煤應付,變相加價的行為亦十分普遍,無助電企解決困境。

內地傳媒引述一家煤企負責人指,多家煤企曾收到國家發改委的內部文件,要求嚴控電煤煤價,不得輕易上漲,而控制的範圍已經不僅限於重點電煤價格,而是所有的電煤價格。

建國家煤庫

事實上,雖然政府可以施行各種價格控制,但在供需不平衡之下,仍難以避免各種黑市價格的出現。所以,為了更好地平衡供需,北京商報就引述國家能源局消息指,今年將啟動建設「國家煤庫」,今年首批儲備為500萬噸,隨後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總規模預計達到2000多萬噸。

設立儲備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調控淡季及旺季之間的價格波動。只不過,對於目前內地每年30億噸的煤炭消費量來說,儲備的價格穩定作用,似乎只是聊勝於無。

相反,煤庫的建設過程中,可能會短暫時間之內,拉高煤炭需求,對短期煤價上升。而在實際操作中,煤炭儲備比石油儲備更具難度,煤炭儲存量越大,周轉時間越長,財務成本越高。加上煤炭的儲存期限通常只有3個月,時間愈長,品質愈降。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煤炭儲存中會發生自燃,需要淋水降溫,增加了人工成本。

另一方面,《證券時報》報道,神華向股東大會提請不超過總股本20%的再融資議案,以及不超過10%的股票回購議案。

對於以上報道,公司未有正成公布,融資的用途未知與國家建設煤庫有沒有任何關係,不過,近年來,為擴大資源版圖,包括內地石油、天然氣等企業紛紛向外進行收購行動,煤企亦不落後。消息指,神華目前正參與競標蒙古國最大煤礦。

在政府的價格壓抑下,已累積一定升幅的煤股,股價可能將面對回調的壓力。但在需求持續增加之下,煤企就算不加價,必定也能做到薄利多銷。所以,對於煤股的中期前景,仍不必感到擔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