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荒範圍擴大,有人抱怨新能源「上位」不力,未能發揮取代煤電的作用。然而,新能源作為「十二五」重點發展行業,還需要最少五年時間培育才能成熟,又怎能一下子代替煤電?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對新能源充滿無限憧憬。不過近期首季業績公布,代表風電的金風科技(2208)及代表太陽能的卡姆丹克太陽能(712)卻有迥然不同的表現,「新能源」確實並非美好前景的保證。
相對於煤電的高污染,一眾新能源的最大好處就是夠潔淨、夠環保。只不過,大家不能忽視的是這些所謂的新能源其實早就存在,之所以一直未能普及,當然有其缺點,主要存在造價貴及不穩定的問題。不過,在國策推動下,各地惟有排除萬難,推動新能源。
只不過,推動過程始終問題重重。以風電為例,其實早就有人提出,風電併網出現問題,電力被浪費,而部分地方亂建風場,成效下降,甚至出現市場飽和的問題。所以金風上市以來一直不被看好,直到3月中日本出現核電危機,才令市場一時忘卻風電難題,出現數天的熱情炒作。
熱情過後,一切回歸平淡,金風近期公布的首季業績充分反映風電的問題,根本未解決。首季營業額雖然輕微增加0.04%,但純利倒退16.99%,公司解釋是風電機組售價大幅下降,並預警上半年純利將倒退五成以內。
多間大行紛紛調低金風的評級,高盛對此公司H股的「中性」評級調低至「賣出」,德銀則由「買入」降至「持有」,並大削H股目標價四成,由21.1元減至12.8元。
分析認為,內地風機競爭激烈,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及價格競爭問題,生產商無法單靠提高銷量來平衡售價下降,顯示市場需求開始放緩,而且缺乏短期催化劑,風機價格難回升。
相對於風能不如人意的發展狀況,太陽能雖然在內地整體能源應用中所佔的比例較少,不過正因為少,目前仍遠未出現飽和的情況。生產太陽能單晶矽片的卡姆丹克,首季純利大增3.11倍,毛利率上升13.3個百分點,至30.5%。公司的賺錢能力跳升,主要受惠於市場對太陽能矽片的強勁需求,帶動價格上升,加上公司產能增加所致。
雖然新能源使用成本比煤電高得多,但在目前內地電荒蔓延,經濟受損的情況下,會否逼使各地加快新能源的建設及利用,值得投資者密切留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