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來臨,又是內地旅遊界賺錢的良機。社科院近期發表的《2011年旅遊綠皮書》顯示,過去10年裏,中國旅遊業的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雖然面對高鐵的競爭,但近期公布首季業績的內地航空股,在客量方面仍有不錯的增長。中央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推行的收入倍增計劃,以及正在蘊釀之中的減稅,都對旅遊消費帶來利好。趁着假期,大家不妨看一看中國旅遊市場的投資機遇。
假期間,香港各商場、街道及公共交通工具,到處都是人頭,當中不少都是內地旅客。但事實上,在全國13.39億的人口之中,選擇來香港的人始終只是少數,大部人還是會留在內地旅遊。國家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21億人次,比2009年增長10.6%。在內地居民收入提升的情況下,旅遊市場的發展更具潛力。
旅遊人次5年增6成
早前,內地除了提出未來5年要實行「富民」計劃,更對「十二五」期間旅遊業的發展提出明確目標。規劃指出,到2015年,國內旅遊人數將達到 33.1 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為9%。至於旅遊業總收入,則由2010年的1.44 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15年的 2.3 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
旅遊所涉及的消費項目廣泛,由飲食到酒店,再到景點等。內地旅遊需求的增長,帶動經營渡假村、酒店等業務的香港中旅(308),去年純利增加了4.4倍。另外,有經營主題公園業務的華僑城(3366),去年純利亦增加了1.8倍。
不過,歸根究底,旅遊背後所代表的是一大批人的流動,所以,當然離不開交通工具的配套。火車及飛機既互相補足,同時亦是競爭對象。在近年內地積極發展高鐵的情況下,不少人擔憂,航空業務會受到巨大衝擊。不過,近期公布首季業績的航空股,載客量仍未保持不錯的增長。
其中國航(753)首季旅客運輸量為1143.9萬人次,按年增長7.1%;東航(670)首季總載運1599.8萬人次,增11%;南航(1055)首季客運量1871.6 萬人次,同比增長5.5%。
雖然目前高鐵的發展仍未能阻擋航空業的增長,不過未來的前景又如何呢?要解答此問題,還需要親身的體會才能說清楚。體驗了武廣高鐵與飛機之間的分別後,辛思維就認為,高鐵搶去航空公司生意的可能性不大。
從票價來看,武廣高鐵單程499元,雖然比飛機全價票約1200元高,不過內地機票經常打折,買到半價以下機票的機會甚大,坐飛機隨時比坐高鐵便宜。
航空服務優勢仍在
至於時間方面,不少人都認為火車設在市區,比起在郊區的機場更有利。只不過,目前的高鐵站其實大多同樣設在遠離市區的地點。例如從廣州高鐵由新的火車南站開出,與市中心距離近1小時車程。而到武漢的高鐵火車站,進入市區同樣要花大半小時。到高鐵站與到機場的距離差不多,時間上不存在優勢。
再加上目前高鐵的網絡始終有限,難以滿足大部分旅客的需求,搭完高鐵再轉駁其他鐵路更是費時失事。所以,難怪即使在旺季,仍看到高鐵車廂空空如也,而飛機則經常爆滿。經過仔細觀察對比後,辛思維認為,飛機仍是大部分旅客的首選,航空股的前景仍值得看好。
雖然今年,沒有了例如世博此類可以帶動大批旅客的活動。不過,在收入提高,稅賦有機會減少的情況下,居民的旅遊需求仍存在,沒有世博不去上海,全國還有不少地點可供選擇。而各地舉行的一些其他活動亦各具吸引力,例如今年8月深圳就會舉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或對南航的服務需求帶來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海南日前開始實行的免稅計劃,在「五.一」假期期間,亦持續受到追捧,免稅店內迫滿旅客。免稅計劃帶旺海南旅遊,除了令美蘭機場(357)成為必然受惠者之外,其他航空公司同樣可望受惠於客量的增加。
未來5年,若沒有發生重大意外,相信中國百姓的收入仍會循着穩定向上的方向發展。目前,內地旅遊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整體旅遊及航空交通股相信仍會持續得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