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吃藥幾乎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醫藥企業,尤其是擁有龐大人口基礎的內地藥企,其賺錢的能力並不令人質疑。內地第二大藥品分銷企業上海醫藥(2607)明天開始在香港公開招股,市場對其抱有頗大期望。只不過,目前內地醫藥市場既散且亂,上藥在分銷市場所佔的份額其實不到5%,公司是否具有突圍而出的能力,未來的增長空間又如何,值得投資者仔細研究。
上藥作為內地其中一家大型藥企,目前主要有3大業務,包括製藥、醫藥分銷及零售,分別佔整體收入的21.6%、78%及4.6%。其中,在製藥業務方面,在全國排名第3大。而在藥品分銷方面,則排名全國第2大,僅次於國藥(1099)。目前,上藥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一帶,並正逐步向華北及華南擴展。
事實上,上藥來港上市的消息,至少已傳了半年以上,到近期才終於落實。據悉,今次股價將介乎21.8元至26元,預測市盈率為23.1倍至27.55倍。這個價錢到底貴不貴,還要比較一下同行的情況,才能作出定奪。
毛利率勝國藥
若與另一隻內地藥品零售股國藥進行比較,會發現國藥目前的市盈率達到42.9倍,上藥似乎便宜得多。不過,考慮到國藥去年的純利增長有29.7%,而上藥去年純利增長只有9.5%,加上國藥在內地藥品零售市場所佔的份額達到12.4%,遠超上藥的4.6%,則會發現較低的市盈率其實有其理由。
不過,與國藥相比,上藥的毛利率方面仍較具優勢。只因國藥去年96%業務來自藥品分銷及零售,但上藥去年整體收入中,來自製藥方面的收入就超過兩成。眾所周知,製藥的毛利往往比藥品零售要高得多。所以依靠製藥業務高達51.4%的毛利率,將上藥去年整體毛利率拉高至17.8%,比起國藥的8.4%更高。
上藥雖然毛利率勝國藥,但若與其他製藥股相比,則仍有所不及。所以單從上藥的往績所見,辛思維並不認為上藥比起同行有明顯的突出之處。不過,投資始終看的還是前景,上藥未來的發展更值得探討。
目前,內地藥品分銷市場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市場太散亂,三大藥企包括國藥、上藥及九州通合共只佔20.9%的市場份額。分銷商過多,良莠不齊,對消費者不利,所以中央早前已提出,要求藥企加速兼併整合。
作為其中一家大型藥企,上藥過去一年亦頻頻出手,先後收購了福建、廣州及北京多家企業,為公司走出華東,邁向華北及華南計劃進行部署。公司今次集資過百億的其中一個用處,就是為了準備下一步向全國其他藥企進行收購合併。
收購行動有望令公司的市場份額擴大,甚至挑戰國藥的領導地位。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內地藥品市場之所以如此分散,當中絕對離不開地方山頭主義在作怪。上藥作為一家以上海為基地的企業,要將網絡順利伸展開去,看來還需要多一點技巧。
其實與其將網絡擴展到不熟悉的市場,辛思維倒認為不如進一步鞏固目前華東地區的地位。尤其華東地區居民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行業數據顯示,當地醫療分銷市場佔全國的近4成。所以,辛思維認為,上藥目前更應該做的是,加強高毛利率的藥品研製,再利用強大的分銷網絡,進行銷售,令利潤進一步提升。
輝瑞入股具憧憬
近日,就有消息指出,美國藥企輝瑞,將成為上藥其中一個基礎投資者。借助輝瑞製藥的能力,為上藥日後專利藥的研發方面帶來憧憬。事實上,上藥早在4月中已發出公告,表示公司與輝瑞簽訂諒解備忘錄,合作拓展中國醫藥市場。
總括而言,辛思維認為,上藥基本因素平穩,前景有值得令人期待之處。不過,近期港股市況不太明朗,恐怕拖累該股表現。
而更值得留意的是,上藥過去一年在內地A股市場的表現並不算突出,H股上市未必能帶來太大的沖喜作用。投資者還是適宜以審慎的態度面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