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通脹升溫下中港台的變奏


畢者推介

‧內地本周公布了一些主要數據,其中通脹仍然高企在5%以上,這些數字對未來國內利率走勢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陳子豪在「市場一周」中指出,中國仍然有加息的空間。請看他在22 頁的分析。

‧很多人都想自己做生意,但要成功談何容易。何華真在「企業杏林」一欄中談到如何拯救一些在創業途中「遇溺」的人,點出每次出手相助不是辦法,應該教他們透過找第二桶金來重拾幹勁。詳情請看24 頁。

‧美國兩大政黨仍然為預算案爭論不休。共和黨去年使出恐嚇伎倆,聲稱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方案相當於成立「死亡小組」,而今天他們卻去信奧巴馬要求民主黨人停止使用醫療恐嚇伎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請看30 頁的克魯明專欄

5月13日,周五。港府是日公布,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增長7.2%,連續第五個季度顯著高於過去十年平均增長;首季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則從去年第四季的2.4%,上升至3.7%。兩項數據發表後,政府隨即調高全年GDP和通脹預測,後者向上修訂至5.4%。

通脹猛於虎,在聯滙制度下,香港於息口滙價無可作為,不知是否這個原故,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不忘補上一句:「通脹已成為亞洲區內蓬勃增長經濟體共同面對的挑戰。」話雖如此,但十隻手指有長短,亞洲區內「蓬勃增長」的經濟體總有十個八個,通脹水平卻有高有低,最高者與最低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區內通脹有高有低

由此可見,通脹雖是區內經濟體的「公敵」,而構成通脹的因素亦大同小異,不外乎滙率正式或非正式跟美元掛鈎,從美國輸入寬鬆貨幣政策,熱錢流入令通脹壓力變本加厲……等等。然而,區內一些經濟體通脹率不足2%,另一些卻逼近15%,可見在相似的背景下,部分國家/地區應付通脹能力較強,另一些則顯得一籌莫展。

大摩做過統計,以過去三個月平均值為準,亞洲十一個經濟體中,通脹率最高的是越南,達14.6%;最低的是台灣,只有1.3%。香港通脹率三個月平均值4%,內地則為5.1%【圖1】。可是,正如陳太所言,租金上升和最低工資開始生效等因素,稍後將反映於CPI內,本港全年通脹率「超五」,勢所難免;內地為控通脹法寶盡出,毋須喋喋,有趣的是台灣。

以大摩之見,相對區內其他經濟體,寶島糧食自給自足率處於高水平,加上今冬五穀豐收,在全球飽受糧價飛升之苦的當下,這個有利的條件,大大有助台灣紓緩物價上升壓力。

且慢……。台灣經濟不是甚為依賴電子產品製造外銷的嗎?原材料漲價推高生產成本,難道不會對台灣通脹構成壓力?大摩認為,台灣在容許新台幣適度升值,利用滙率管理控制通脹的能力,比區內對手勝一籌。正因如此,寶島面對的進口價格壓力雖不比亞洲其他經濟體小,但當地通脹率仍能維持在低單位數水平。

越南亦為魚米之鄉農業大國,在這一點上,比台灣遠有過之,惟越南通脹率區內最高,顯非如糧食依賴進口的國家那樣,什麼也可推到食品通脹頭上。這中間,或許有不熟悉越南國情者不易掌握的因素,但河內貨幣管理能力不敢恭維,跟越南通脹失控應有關。

香港食品百分百依賴進口,貨幣管理則受制於聯滙,金管局只能被動地透過市場操作沖銷過剩的流動性,對進口價格上升更加無能為力,通脹升溫,基本上束手無策。從發展商周四在拍賣場上競投之勇進可見,政府連串壓抑樓價措施形同隔靴搔癢,既不能改變發展商對後市的展望,更無法影響市民對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即使「派錢」紓民困,澳門的明快疏爽,對照香的進退失據,撇開現金派發通脹效應的經濟爭論不談,同一措施在港澳兩地產生的政治,效果一正一反,彰彰明甚。

在控制通脹上,台灣有本地農產品供應充足和貨幣管理相對有效兩大「緩衝器」(stabilizers),香港兩者皆缺,說寶島的例子對本港有參考價值,不切實際。然而,從內地的角度出發,台灣壓抑通脹的理想成效,卻大有可供借鑑之處。法興經濟師Glenn Maguire就人民幣和內地通脹提出了一些看法,老畢在此一引,希望能啟發讀者思考。

人幣升值無可避免

人民銀行周四再度調高存款準備金率(RRR)半個百分點,為今年來第五次,經此一動,RRR已處於21%的紀錄高水平。然而,與中國外滙存底相一致的流動性增長,今年首季在內地新增廣義貨幣供應中佔比高達40%,人行要沖銷當中的八成(自2004年到今天,央行透過提高RRR和發行央票成功沖銷的流動性,已從100%降至80%),RRR有需要上調至32%水平!

屈指一算,倘若RRR由目前的21%加至32%,按每次上調0.5個百分點的一貫步伐,這11個百分點的差距,意味RRR得再加二十二次!單靠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內銀的借貸空間必遭扼殺殆盡。

內地若不改弦更張,繼續依賴加息和調高RRR控制流動性,經濟因銀根過度緊縮而出狀況的風險只會愈來愈高。在選擇無多下,中國抗衡通脹必須加入滙率這一政策工具。

Maguire相信,人民幣升值/加強彈性將分四步走【圖2】,兌美元一次過上調5%(升值後伺機讓滙率回調2.5%-3%),政策重心得馬上轉移至對抗投機性資金流入,方法是容許人民幣在擴闊了的波動區間作雙向變動(可升可跌),基於炒家對可能損手戒心大增,投機者害怕「受罰」,熱錢最終也許會知難而退。內地滙率機制是否按Maguire的四部曲演變,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