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著名豬肉食品商雙匯發展被查出食品含有禁藥瘦肉精後,公司於內地上市股份停牌已有一個月,今天復牌。執法部門已拘捕售賣禁藥的銷售人員、豬農、生豬經紀和企業採購人員。這件事件,引發大家再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在飼料中加入瘦肉精給豬隻食用,會令豬多生精肉,少長脂肪。惟這些添加劑被人體吸收太多,就會出現惡心、頭暈、四肢無力、手震、血壓上升以至食物中毒等現象,故此雖然美國准許蓄牧界使用少量瘦肉精,惟內地質檢部門認為使用多少才算合規難以規範,恐防不法之途濫用,且故明文規定不許用瘦肉精養豬。
中央電視台於3月15日報道了一個為《健美豬的真相》電視特輯,指出河南省孟州部分被餵了瘦肉精的生豬流入雙匯子公司,質檢部門亦隨即跟進。
雙匯食品含有瘦肉精,證明其標榜的「十八道質檢,十八個放心」存在漏洞,公司需要負上責任,惟由於雙匯自己並不養豬,內部檢查驗不出瘦肉精,所負的只是把關不力之責任。雙匯的主席萬隆對事件已經道歉,並承諾實行包括引入逐隻檢驗、建立安全舉部制度、引入第三方認證機構進行質檢等七項措施,以圖挽回消費者的信心。
事件發生後,雙匯A股股價於3月15日急跌至停板,市值即是蒸發掉16億元人民幣。股份於今天復牌,內地金融界普遍認為投資者信心受損,股價難免急瀉,有基金經理更估計,雙匯會連續5天跌停板,市值將會不見一半。
豬肉出出事,牛肉生產商可能成為暫時的受惠者,惟本港上市的牛肉股寥寥可數,記憶中只有大成糖業(3889)近年開始飼養高級牛肉,直接供貨級超市,目標是要佔到集團總利潤的一成,或會輕微受惠。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原材料的質素問題,確令到不少食品加工商頭痛,遂向上游投資以確保原材料質素。例如曾受到三聚氰胺困擾的蒙牛(2319),亦透過投資於現代牧業(1117),養起奶牛來。
不過,就算大力拓展上游,亦始終能應付本身出產。說到底,食品商加強產品的品質檢查的深度,以及加密檢查的次數,方能保障原材料質素,把好這一關,方為食品股的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