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建築和工業活動皆相當活躍,對鋼鐵的需求殷切,無奈國內製造鋼鐵的原材料鐵礦石缺乏,令到中國大感頭痛。
《福布斯》日前報道,中國與北美鐵礦石供應商克利夫斯資源(Cliffs Natural Resources)達成協議,從北美地區出口鐵礦石,看來中國鋼企有意增加鐵礦石的來源,期望打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6210、6230)的壟斷。
克利夫斯是北美洲最大的鐵礦資源公司,根據該公司網頁資料,集團在美國及加拿大擁有6個大型鐵礦,並於澳洲和巴西有一些鐵礦公司之權益。
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對於鐵礦石的需求愈來愈大。據海關統計,今年首季度,中國進口鐵礦砂達到1.8億噸,按年增加14.4%,進口均價為每噸156.5美元,按年大幅上漲59.5%。
中國長期依賴三大巨頭供應鐵礦石。不過,隨著淡水河谷前任CEO 阿格內利離去,新CEO對華取態如何仍是未知之數,坊間便擔心淡水河谷換了舵手,將受到巴西鋼鐵商的壓力,供應中國鋼企鐵礦石時加添限制。形勢有變,中國鋼企向克利夫斯採購礦石,亦不失為分散風險之舉。
不過,長期依靠「三大巨頭」供應礦石,中國鋼鐵業發展始終受制於人。鋼鐵企業每年初與鐵礦石供應商洽淡價格時,往往無奈地要接受三大集團的大幅加價的要求。
為扭轉劣勢,中國企業近年於外國收購鐵礦石資源方面十分積極,但並不是每次皆順利。好像於2009年,中鋁集團提出向當時財困的力拓注資195億美元,以增加對力拓的持股,雙方已簽下協議。不過,澳洲政府機構外商投資審核委員會把審核時間由一般的30天延長90 天,增加了完成交易的不確定性,最後力拓毀約,交易告吹。五礦資源(1208)2009年收購財困的OZ Minerals,澳洲政府便以部分資產住於軍事禁區為理由不批准交易,逼使五礦資源大幅修訂收購條款,剔出敏感資產,方能完成收購。
在積極游說下,中國企業的收購亦有一些成功例子,例如中信泰富(267)便早於2005年成功買入西澳洲的鐵礦,明年將可投產;湖南華菱鋼鐵公司亦成功收購了澳洲另一採礦商Fortescue Metals。不過,現時中國外闖收購的鐵礦資源,仍不足以應付龐大的需求,環球經濟有所好轉,一些外國的礦石企業的叫價已大幅上升,增加中國企業「搜礦」的難度。始終對外收購礦山才是解決國內鋼鐵業原材料供應短缺之道,盼望在不久將來,中國企業在收購場上又傳來好消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