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飽受打壓的內房股,近期跟隨大市回升,只不過股價的回升並不代表內地對於樓市的控制有放鬆迹象。《京華時報》的報道指,在銀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目前二線城市房貸已大幅收緊,部分城市更幾乎完全停辦相關業務。北京在「史上最嚴厲」的限購令之下,樓價終於下跌一成。雖然其他城市的樓市調控措施相對較寬鬆,不過房貸的收緊其實也是一個變相的限購令,對內房企業的銷售量帶來影響。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與各地政府的財政密切相關,所以地方政府似乎都不太願意大力打壓樓價。早前各地公布的今年樓市調控目標,大部分都將樓價升幅定在與GDP掛鉤。地方政府與地產商的期望一致,都希望樓價穩定上升。明顯與民眾要求樓價下跌的期望有差距。有報道指,中央對各地的調控目標,感到不滿。
在行政命令上,中央「政令不出中南海」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所以在巨大利益的引誘下,地方自然不願跟隨中央壓樓價,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只不過,縱使有地方政府撑腰,其實中央在壓樓價方面也並非沒有其他殺着,控制房貸就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
二線城市不再放款
事實上,去年以來,內地多次提升存款準備金率,大型商業銀行準備金率已達到20%的歷史高位,加上負利率的情況下,銀行資金短缺問題愈趨嚴重,尤其是吸儲能力較差的中小型銀行。所以,在無錢可貸的情況下,報道指,成都、樂山、武漢等多個二線城市的銀行,都暫停了房貸業務,不再放款。
目前在各地樓價不斷飆升的情況下,有能力一筆過以現金買樓的人畢竟不多。所以,一旦失去了銀行房貸的支撑,有能力買樓的人數必定大減,變相成為另一種限購令。雖然,停貸並非中央的命令,不過,透過不斷收緊銀根,確實已達到調控的效果。
北京2月中宣布,推出「限購令」,要求非北京戶籍居民家庭提供連續5年或以上在該市繳納社保或交稅證明,被稱為「史上最嚴厲」限購細則。其後,樓市成交大減,買第二套房的佔比,由措施推出前的15.6%降至10.9%,而非北京戶籍居民購房佔比,亦由40%降至7.6%。
成交下降,亦使樓價隨之下跌。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資料顯示,3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9679元人民幣,比2月下降了26.7%,比去年同期亦下降了10.9%,這是2009年9月份以來,北京新建住房成交均價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
需求下降雖然是推動樓價向下的重要因素,但開發商資金緊絀,急於套現亦是重要因素。有業內人士指出,北京開發商的資金7至8成來源自銀行融資及賣樓套現。只不過,近期銀行多次加息,令開發商及買樓人士的貸款利率上升。再加上北京的限購令,令樓市成交下跌,資金回籠放慢。所以為求生存,不少開發商惟有實行減價促銷。
北京樓價下跌
以北京的情況作為借鑑,各地雖然未有如此嚴格的限購令,但利率上升,貸款額減少,已達到類似的限購效果。所以,縱使今年內地整體樓價保持不跌,在銷量下跌的情況下,內房股相信亦難以延續去年的輝煌。
昨天,在大市下跌的情況下,一眾內房股亦難逃回調的命運,其中跌得最多的有眾安房產(672),跌4 %,另外,花樣年(1777)、世茂房地產(813)、合景泰富(1813)、遠洋地產(3377)及合生創展(754)等亦分別跌2-3%。
目前,內房股的下跌雖然可以被視作,早前大升之後,技術上的回吐。只不過,在內地進一步收緊銀根的情況下,今年的銷情具有較有不確定性,內房股股價有會進一步下跌,投資者需加倍留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