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陳家強赴英游說基金在港註冊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今年11月16日將率領證監會和金管局往倫敦訪問,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基金公司採用香港為產品註冊地,促進本港相關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目前的監管框架並無不妥,但倘若有更多基金產品在港註冊,從促進就業的角度,將鼓勵基金公司使用本港的相關合規服務(例如會計、稅務和法律等)。」陳家強昨天與傳媒午宴時說。

資產管理業務一向是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支柱之一。參考證監會2009至2010年的年報,本港的認可單位信託和互惠基金共一千九百六十八隻,總資產接近9300億美元,按來源地劃分,盧森堡和愛爾蘭分別達64.49%和21.16%,英國則有4.32%,而本港註冊的只有3.44%。

陳家強強調,此行並非到當地「搶生意」,希望增加本港監管框架對當地基金公司的吸引力,現在稅務和法規等方面的考慮,影響基金公司在那裏註冊其產品,不排除日後可能要更新《公司條例》的有關規則,惟目前未有詳細計劃。

市場人士:法制最大考慮

香港已經與十四個國家簽署全面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包括愛爾蘭和英國。不過,有資本市場人士認為,本港的稅率偏低,不是阻礙基金公司成立本港註冊產品的原因。事實上,法制才是最大的考慮,一方面投資者已熟習盧森堡或愛爾蘭的法規;另一方面,不少機構投資者對一國兩制當中法制這一環沒有很大信心,因此,既然在其他國家註冊的基金也可以在港銷售,基金公司缺乏誘因改為在港註冊。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金管局及金融界的代表將隨行,屆時與倫敦的監管機構、基金公司及企業見面。訪問團可能多停留一個歐洲城市,但至今還未落實,初步計劃明年將到約紐進行同類的訪問。

韋奕禮昨天出席一公開場合時表示,很多在港銷售的基金產品都由其他司法管轄區發行,故必須確保產品特徵和風險披露一致,方便投資者比較不同產品。他又指出,證監會已為產品資料概要(KFS)定立樣板,旨在增加透明度,並讓基金公司易於符合披露的要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