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互聯網被公認是下一個科技增長亮點。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下圖】指流動互聯網的發展潛力將是互聯網的14倍,前景確是誘人。而摩根士丹利在2005年曾作出判斷,指全球互聯網以美國為中心,未來的流動互聯網將是中國引導世界。投資者認為,內地市場要捕捉流動互聯網的增長,投資首選必然是以中移動(941)為首的三大電訊營運商。可是錯了!電訊營運商在流動互聯網上未有絕對優勢,反而騰訊(700)、百度、新浪等互聯網巨擘的優勢更明顯。
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在上月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話音和新增用戶的增長速明顯放緩,因為普及率高,下一個增長點將會出現在流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兩大領域。
王建宙幾乎可代表內地的電訊業。他的說話表明懂得新一代科技遊戲規則,但公司業績卻與言論不符。三大電訊營運商之中,以中移動的增值業務發展最好,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幅僅13.4%。不過騰訊上半年的流動及電訊增值服務收入增長幅度達42.1%。雖然這兩個數字沒有絕對的比較,但至少可以說明,在流動互聯網的戰場上,電訊營運商既沒有絕對優勢,更沒有任何勝算。
手機滲透率高
為何電訊營運商會在流動互聯網領域「出閘脫腳」?原因是電訊營運商的體系結構和盈利模式都正面臨瓦解。之前,電訊營運商受政府嚴格監管,主要業務提供單一話音服務和簡單數據服務,整個產業幾乎是封閉,完全是控制範圍之內。中移動就是以這模式成形獨大局面,並建立提供內容服務的數據平台。通過代合作夥伴收費,控制他們提供的內容服務,用戶的選擇只能在有限的服務中選擇。可是,流動互聯網情況不同,互聯網與通訊網的邊界日漸模糊,用戶需要自由選擇,電訊營運商不能再局限內容服務。
李開復在早前的流動互聯網大會上表示,中國電腦用戶現在是3億人,每日使用3小時;中國手機用戶現在是8億人,每日使用16小時,所以移動互聯網的潛在機會是互聯網的14倍。他指出,手機價錢較電腦便宜、全天候隨身攜帶、手機支付方便,而且具備觸控屏幕、話音、視象鏡頭、指南針等互動方式,將取代電腦成為個人訊息中心。
事實上,中移動推出3G服務後,積極推動數據增值服務的應用,在不同省份建立流動應用基地,如四川的無線音樂、上海的視訊、湖南的電子商務、浙江的手機閱讀、江蘇的遊戲、廣東的應用程式商店,以及福建的動漫。這些應用服務以省份為重要試點,未有推廣至全國。市場分析認為,待時機成熟推出去,將會是中移動的優勢。不過,中移動仍然沿用固有的業務模式,即以應用服務吸引用戶付費,而且這服務由中移動自行建立,不夠彈性回應快速改變的市場需求。
相反,騰訊利用互聯網的應用服務伸延至手機上,如手機QQ、手機桌面等,而且免費開放,藉此吸引更多使用者,刺激廣告商投放流動廣告。雖然目前流動及電訊增值服務只佔騰訊的收入比例非常小,但今年上半年逾四成的增長足以證明業務方向正確。
內地互聯網搜尋龍頭百度,日前公布第三季業績,純利增長112%。分析認為,以廣告收入為主的百度,純利增長超乎預期,其一原因是第三季成立流動互聯網事業部門,成功捕捉流動廣告的商機。而百度主席李彥宏在今年第二季業績公布的電話會議上暗示,正在研發手機平台攻流動互聯網,令業界感到興奮。
靠流動廣告賺錢
事實上,Android平台一直被外界質疑盈利能力。不過,Google在第三季的業績發布上揭示Android已盈利,並可發展成百億美元業務。同樣證明內容為主的流動廣告將是流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難怪數月前有消息傳出騰訊將會推出手機平台,如果屬實,將會進一步捕捉流動互聯網的商機。
其實,目前流動互聯網只是初起步階段,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實在是一場馬拉松賽。不過,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起步較電訊營運商佔優,相信流動互聯網的前景,還是投資較有優勢的勢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