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SGX)收購澳洲交易所(ASX)的消息甚囂塵上,若然成事,這強大聯盟勢將對亞太區內各交易所構成威脅。港交所(388)憑着本港可成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獨有優勢,前景本甚被看好,現在可能遇上冷鋒。主席夏佳理表示,港交所如參與併購,要視乎合作能否為雙方帶來利益。
涉資452億元
ASX昨天停牌,公告只表示「正與另一方洽談可能的業務合併」,SGX昨午在沒有解釋原因下停牌。外國傳媒報道,SGX計劃斥資58億元(美元.下同),折合約452.4億港元收購ASX。
SGX股價今年至今已上升14.5%,而ASX股價今年內沒有寸進。ASX股價曾於一周內急升超過一成後,ASX上月下旬亦曾以類似的字眼表示,已與數家交易所商議可能的業務合併。
參考湯森路透的數據,截至本周三,兩交易所合併後在兩所上市的公司總市值為2.341萬億元,仍少於港交所的3.3萬億元。以交易所本身的市值計算,SGX和ASX分別是亞洲第二、三大上市交易所,合併後約值140億元,躍升為全球第五,惟與第一大的港交所仍相差約100億元。
外電引述分析員表示,可能有意與ASX業務合併還包括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 Euronext)、港交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及德國證券交易所。
交易所互相結盟、合併已成為全球趨勢,港交所也不排除尋求合作夥伴,還未有結果便被SGX和ASX迎頭趕上。SGX一直與港交所爭奪內地企業到當地掛牌,多年來始終未及香港受歡迎。
市場估計,日後新加坡和澳洲的上市公司或可以互相掛牌,而澳洲的礦業公司一向是港交所覬覦的對象,令人關注新股的來源受威脅。夏佳理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對上述情況不作猜測,強調不評論個別交易所的合作。
夏佳理表示:「這幾年港交所對於與其他交易所合作的原則是,必須乎合雙方長遠利益,以及能為彼此帶來協同效應,例如CME收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幾個月後已見成效,證明合併對它們有利。」
港交所一向強調,不會純為投資收益而尋求聯盟、夥伴或者其他戰略關係,同時,會考慮精選的機會,特別是那些可加強其科技和業務能力以及競爭力的機會。
「作為交易所,近年科技、產品、市場環境等都出現很大變化,我們亦不能閉門造車。」夏佳理坦言。
港交所發言人補充說,儘管至今港交所並未找到任何具協同效益的重大機遇,其對於任何可能的合作、合計劃等均持開放態度;由於金融市場環境已起變化,會考慮在國際間尋找機會,建立在戰略上能帶來極大效益、同時又符合港交所專注中國市場原則的聯盟、夥伴或者其他戰略關係。
有分析員認為,亞太區芸芸上市交易所當中,港交所的前景最亮麗,不見得SGX和ASX的合作會削弱港交所的競爭優勢。
高盛唱好港交所 目標221元
近日多家券商上調港交所的目標價,都是對本港的人民幣業務投下信心一票。高盛昨天把港交所的目標價由145元(港元.下同),大幅上調至221元,原因是預期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發展,將刺激2011和2012年港交所每日平均成交金額,分別至1200億元和1350億元,並估計以人民幣計價的首次集資活動將於明年上半年出台。
港交所前董事、獨立評論員David Webb不諱言,隨着政府審議競爭法,港交所極可能失去壟斷地位,同時,不應過分依賴人民幣業務,必須從改善市場結構、拓展債券市場等方面多下些工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