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稀土「淘金熱」是否一場泡沫?

中國愈來愈不願向全球其他國家出口稀土,令稀土市場刮起一股類似於淘金熱的熱潮,以尋找新的供應商。

從高科技武器到移動電話,都需要用到稀土金屬。生產商和准生產商們正在與消費商打造新的供應協議,有望填補中國出口減少空缺的礦企股票受到投資者追捧。

不過,全球極其快速地尋找替代供應商,也令投資者懷疑典型的大宗商品泡沫是否正在形成。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認為有這個可能。

積極開發新供應

「高價環境下能迅速提高產能,意味着這樣價位的可持續性值得懷疑。」貝萊德自然資源部門基金經理Catherine Raw說:「我們在投資時要考慮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期的情況,以判斷商品何時步入長期結構性上漲,但對稀土仍未有這判斷。」

稀土價格飛速上漲:自2009年以來,廣泛用於玻璃製造的鈰上漲近9倍,製造磁鐵所需的釹和鋱分別漲逾40%。

這推動兩家最大的非中國稀土企業Lynas和Molycorp股價自7月來上漲逾一倍,當時中國宣布削減72%的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額。澳洲稀土公司Arafura Resources股價僅在數月內就升了兩倍以上。

中國政府表示,只是需要保留稀土礦藏資源以備未來國內消費之需,否則礦藏將枯竭,其他國家則認為中國正把稀土作為貿易武器。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的97%,由於與東京之間的領土爭端,中國上月暫停對日本的稀土出口。

Lowy國際政策研究所東亞專案主管Malcolm Cook表示:「總體上對於中國的戰略擔憂,正引發或提升市場對該國稀土出口配額的憂慮。」

歐盟和美國周二表示,他們正努力尋找解決辦法,以應對中國或壓制稀土出口引發的憂慮。不管中國的動機如何,其未來是否恪守稀土產品的出口承諾仍不確定。以當前消耗率計,全球除中國以外地區每年稀土礦需求量為四萬至五萬噸。

「主要問題是中國會首先滿足國內的稀土需求,剩下的才會賣給其他國家。」野村駐香港分析師Amy Lee說:「他們擔憂中國的稀土有限,因此需要控制(稀土出口)。」

中國以外地區最少有兩個接近投產的稀土礦,預料能解決大部分短缺問題。Molycorp的加州Mountain Pass礦,和Lynas的澳洲Mt Weld礦,它們的產能未來三年內最少能滿足中國以外地區的三分之二稀土需求。

另外,加拿大、澳洲和格陵蘭等地還有11.5萬噸的稀土礦正處在前期開發的不同階段。而且隨着全球鈾礦開採活動增加,其副產品的供應料將提高,特別是在澳洲和哈薩克斯坦。

CLSA資源研究主管Andrew Driscoll說:「我認為供應方面的回應正在順利進行中。」

另外,Driscoll認為,有三到四個日本的稀土消費方,正在中國以外地區對多達六個稀土項目進行投資,以便未來能自給自足。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和蒙古總理Sukhbaatar Batbold已經達成一致協議,雙方將合作促進蒙古稀土礦的開發。加拿大Great Western Minerals Group表示,已經訂購了新的熔爐用於加工更多稀土,到明年第三季將產能提高50%。越南已探明且尚待開採的稀土礦也在增多。

美國政策主導後市

Commodity Broking Services董事總經理Jonathan Barratt表示,美國的政策將決定稀土泡沫是否會破裂。美國五角大樓本月將向國會提交報告,說明確保稀土供應安全的計劃。「是否存在泡沫?這取決於美國的決定。」Barratt說:「美國擁有稀土礦藏,如果他們認為能夠應對環境影響,並開始開採這些稀土礦,你將看到價格會做出相當快速的調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