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礦資源(1208)向控股股東五礦有色收購一個名為MMG國際礦業資產投資組合,代價高達18.46億美元,相當於143.988億港元,是一項相當龐大的交易,但這是國有企業的注資,而非賣殼。
MMG目前經營四個礦山,包括老撾的Sepon銅及金礦;澳洲昆士蘭省Century的鋅礦(世界最大之一),亦生產鉛及銀;西澳洲的Golden Grove鋅、銅、鉛及貴金屬礦,以及澳洲塔斯曼尼亞的Rosebery鋅、鉛、銅及貴金屬礦。此外,MMG亦擁有位於澳洲塔斯曼尼亞的Avebury鎳礦(正在維護及保養),以及若干其他開發項目及一項積極性礦物勘探計劃──澳洲昆士蘭Dugald River的鋅項目,已進入可行性研究的最後階段。
收購代價包括現金7.8億元,向賣方貸款54.144億元、發行新股28.22億元,以及發行永久次級可換股證券53.82億元。集團向賣方貸款年期為五年,年利率由首兩年2%升至最後一年5%,可提早償還部分及全部。發行新股每股作價3元,永久次級可換股證券按面值發行,計息1%,換股價3.45元;該證券可轉讓,發行人有優先購買權,以便購買後註銷,該證券不上市買賣。
新股發行價折讓大
是次收購是關連交易,須獲獨立股東批准,而收購的先決條件是,澳洲政府根據外資併購法批准收購,以及同意解除五礦有色有關MMG的現有承諾;另獲雙方股東批准及取得中國有關監管機構適當的批文。此外,五礦資源也尋求股東特別授權,發行不多於二十七億股新股;若予發行,將集資不多於124.8億元,用於償還向賣方的貸款及用於勘探或發展計劃。
收購代價是按專業估值雙方磋商釐定,有關礦山採儲量及礦產資源量的評估報告,將於寄出正式通函時附列,但專業估值不包括勘探及發展項目帶來的價值。五礦有色剛於2009年6月以108.1億元購入MMG的投資組合,其後已就此承擔大量資本開支,商品價格已出現整體上漲。董事會參考獨立財務顧問的推薦意見後,認為條款公平合理。
MMG今年6月底,資產淨值60.16億元,2009年4月(成立日期)至12月止應佔純利13.45億元,今年上半年為17.36億元。由於收購代價參考估值,而純利期間均有兩段不完整期間(不足一年),因而計算P/B及P/E的意義不大。假若今年下半年業績與上半年相同,則P/E約四點一五倍,以供參考。
收購代價中的發行新股價為3元,較公布前股價6.28元折讓52.2%,較9月公布可能收購消息前股價4.78元折讓37.2%,較過去三十日股價折讓19.6%,較九十日平均價折讓4.5%,較一百八十日平均價折讓0.7%,較過去一年平均價溢價6.8%;定價3元相當於2009年P/E三十三點五六倍,以及今年6月底每股資產淨值一點○九倍。發行股較股價有較大折讓,於若干賣殼事例上常見,但作為國企的五礦有色對屬下注資,折讓較大則令人關注。
事實上,五礦資源於8月底的股價只是3.3元,而公布收購計劃前已被炒起,顯然是走漏消息,其後於10月11日更炒至7.07元。站於五礦有色立場而言,難免要求較大折讓,股東對此是否接受,可運用投票權決定。
可獲即時盈利貢獻
五礦資源目前主要業務是氧化鋁,包括生產、加工、銅加工及金屬套管生產,控股股東對其注資,是助其成立一間國際性多元化、以上游為基本的金屬集團,而且市值可擴大一倍以上。收購的優點是,能即時取得現金流量及盈利,還有持續增長的潛力。集團除了為收購代價發行相關證券外,亦計劃發行新股集資124.8億元,用於償還向賣方的貸款54.144億元,餘數70.65億元將用於其他項目的勘深及發展。
目前五礦有色佔五礦資源股權63.39%,如完成上述全部計劃,以及全部永久次級可換股證券換股,五礦有色所佔股權為52.38%,主要為計劃發售股份集資124.8億元(發行二十七億股)所攤薄。
五礦資源進行收購,基本上對發展是有利的,而發行新股代價的高低(亦牽涉可換股證券換股價),接受與否則見仁見智。筆者認為,注資及相關安排是有利於五礦資源的每股盈利增長,從這一角度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