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稀土有泡沫 鉬業成翻版?

中日撞船事故觸發領土糾紛,除了外交上的政治角力外,好戲還在後頭,中國大打「經貿牌」,一度暫停向日本出口稀土,讓世人重新認識稀土的價值。而各地以稀土為名其實並無稀土礦的公司,在投資者乘勢「喪炒」之下,不少股份已翻了幾番,形成「稀土泡沫」。市傳內地打算將鉬列入保護性開採礦種之一,洛鉬(3993)及湖南有色(2626)已率先起動,鉬業會否成為下一個當炒板塊呢?


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有一句名言,「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反映稀土與石油一樣同屬珍貴的戰略資源。其實,稀土是多種金屬的統稱,當中包括有鈰(cerium)、鑭(lanthanum)和鐿(ytterbium)等十七種化學金屬。稀土廣泛應用在電腦硬碟驅動器及數碼相機等高科技產品的生產,亦對環保科技非常重要,例如節能燈泡使用銪(europium)和釔(yttrium),混合動力車電池和風能渦輪使用釹(neodymium)。

恐變成經濟政治籌碼

根據美國一份報告指出,以全球稀土供應量計算,目前中國幾乎獨霸市場,所佔百分比高達97%,可見中國對全球稀土供應的重要性。有鑑於高科技及環保科技等產品,均需要利用到稀土資源生產,中國政府也看準了日本的弱點,在中日撞船事件之後,於9月中旬一度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有傳中國近期也一併禁止了對美國及歐洲的出口。因此,國際社會開始憂慮中國可能把稀土出口,變成其經濟和政治籌碼。

雖然中國官員澄清,中國不會把稀土作為與其他經濟體討價還價的工具。然而,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又話,雖然中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資源量很少。因此,有必要加強稀土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管理,而且中國對當前稀土的原材料的開採、生產以及出口環節採取的管理措施,都是依據內地法則和對外貿易法來製定,完全符合世貿組織原則。從字裏行間反映,稀土戰爭已俏俏地升級,成為一場沒有槍聲和煙硝的全球資源之戰。

部分稀土公司「有名無實」

自從稀土成為國際的重要話題後,相關股份也乘勢被炒作。以本港上市的中國稀土(769)為例,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稀土產品及耐火產品,前者銷售額大約佔營業額一半。但稀土業務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稀土原礦物料、中游的加工分離萃取後的稀土元素、以及下游的經提煉成的稀土產品。經提煉後的稀土產品,成為了多種工業、電子、高科技及軍事產品的原材料。中國稀土不是擁有稀土原礦的上游公司,而是下游稀土產品的銷售商,該股今年累計升幅達到1.67倍,實在難以令人理解。

香港股市如此,外國又何嘗不是。在這股稀土熱潮之中,一些以稀土為名其實並無稀土礦的公司,股價大幅飆升的比比皆是,包括Molycorp Minerals在7月份上市至今累積上漲1.44倍、Quest Rare Minerals由7月起股價翻了一番、Rare Element Resources 7月迄今的升幅更高達三倍、Inner Mongolia Baotou Steel Rare-Earth(Group) Hi-Tech Co Ltd今年升幅達到2.43倍。

稀土板塊形成泡沫

這些股票股價之所以大幅上升,也是建基於相同的理念。(一)控制全國稀土市場供應的中國,正計劃減少對外的出口;(二)全球對稀土的需求持續上升;(三)「有名無實」的稀土公司聲稱擁有含稀土的土地,並將會進行開採;(四)雖然公司還未進行開採,但要求投資者相信其前景。

不過,辛思維要告訴你:(一)部分稀土礦尚未達到收支平衡,內地未來不一定會減少稀土的供應;(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減少對稀土的需求;(三)全球其他地方也擁有稀土,若果落實大規模開採,稀土價格可能會急跌。辛思維懷疑稀土板塊已經形成了泡沫。

據內地報章引述消息指出,國土資源部正準備將鉬列入保護性開採礦種,明年開始實行開採總量管理,下達開採總量指標。這將使鉬成為繼黃金、鎢、錫、銻及稀土後,第六個被列入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其後,商務部公布設定明年部分稀有金屬出口配額,其中鉬金屬出口配額減少2.55萬噸。在本港上市企業之中,洛鉬及湖南有色因業務涉及鉬礦開採,上周五(29日)分別大升28.5%及16.1%,莫非鉬業又會成為下一個當炒板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