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傳加快升值換有限量寬 中美暗渡陳倉?

10月15日,周五。隔晚美股反覆低收。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地上升,市場亦擔心當局對抵押貸款展開調查,強制收樓可能會波及信貸市場,銀行股帶領大市下跌。道指輕微低收1點,納指收市下跌5點。港股結束前兩日的強勢,在高位整固,大市低開118點之後,一度掉頭上升,重企23800點水平,其後再度回落。恒指下跌94點或0.4%,收市報23757點,成交金額減少至1233億元。國企指數逆市上升37點或0.3%,收報13613點。期指下挫136點,收報23738點,低水19點。

回顧本周走勢,承接外圍升勢,港股周初已突破23000點關口,惟人行對六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導致大市略為整固。但市場憧憬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如箭在弦,在資金蜂擁入市之下,大市一度升穿23800點,高見23866 點。恒指全周累積急升813點,升幅達到3.5%,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突破1000億元,高達1099億元。

變數多不宜妄動

美滙江河日下,市場開始估底。隨着內地十二.五規劃、聯儲局議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G20首爾峰會等政經大事此落彼起,金融市場變數將多不勝數,估底、摸底俱危。

上周末華盛頓IMF會議看似一事無成,各國在滙率問題上仍然各說各話,但過去數天,意外事件接二連三,情況絕不尋常。表面看,陷入「貨幣戰爭」的國家寸土不讓,言文攻勢一浪接一浪,但暗地裏卻可能在加緊協商。周四晚有壇友在《信博》貼上外國網站Business Insider發放的傳言,指中國將以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換取聯儲局規模較小的量化寬鬆,雖純屬傳聞,是耶非耶無法證實,但老畢發現,自IMF華盛頓會議結束後,亞太國家和金磚四國之一俄羅斯俱有「異動」,這些都是如假包換的政策舉動,並非道聽途說胡亂揣測。

亞太俄國俱有異動

論受關注程度,當數新加坡金管局在經濟大幅放緩、貿易對手紛紛干預市場壓抑滙率下,仍然作出容許坡元加速升值的決定。此舉令美滙指數進一步下挫,歐羅、英鎊、澳幣兌美元皆觸及重要心理關口(歐羅1.4、英鎊1.6、澳元一算)。

然而,這只是過去數天不尋常事件之一,另有二項與貨幣相關的發展,同樣值得一談:①俄羅斯比新加坡更早擴大盧布兌一籃子貨幣交易區間,目的跟獅城一樣,都是增強滙率彈性。以當前形勢而論,等同容許盧布升值;②澳洲和南韓在市場普遍預期加息下,不約而同維持利率不變。這個決定,意味澳洲、南韓除了擔心上調息率可能引入更多熱錢外,兩國似乎都相信,與加息一樣,強幣具壓抑通脹之效,兩「害」相權寧選後者。新加坡容許坡元加速升值,也許亦是基於類似想法。

本報周五大篇幅報道新加坡容許升值一事,在相關分析中引述市場人士的話說,獅城此舉有「先發制人」之意,但似乎未把道理說得明白。

在近日圍繞「貨幣戰爭」的論述中,一個非常突出的主題是,所有國家為保出口競爭力,皆在設法阻止本國貨幣升值;基於人同此心,不干預滙市,無異於雙手把市場佔有率「送」給貿易對手。另一方面,美國次論量寬箭在弦上,資金不斷從發達國市場(DM)流向新興市場(EM)。按此思路,泰國向外資徵稅、日本搶在美國之先擴大量寬,都是力阻滙率進一步走強的「先發制人」之舉。

然而,從日本的經驗可見,干預滙市、加碼量寬雙管齊下,仍阻不了圓滙上升。老畢昨天說過,泰國的有限度資本管制,同樣無法截斷源源不絕的國際資金洪流。星洲容許坡元加速升值,若如業界所言有「先發制人」的意圖,那麼其做法便跟泰國利用行政手段遏止外資流入,又或日本「以量寬制量寬」背道而馳,目的並非在美元弱勢(亞幣強勢)中逆水行舟,而是順着此一大勢所作的政策部署。

過去,亞幣滙率的「彈性」,取決於中國對人民幣的意向和態度,敵不動我不動。獅城主動踏出容許坡元加快升值的第一步,會否鼓勵其他亞洲國家減少對滙率的干預,反過來令人民幣面對更大的升值壓力,值得關注。

10月14日,為對沖基金和機構投資者提供滙市分析服務的市場研究機構Faros Trading,就人民幣滙率與美滙指數的關係,提出頗具參考價值的觀察,一引無妨。

附圖顯示,在人民幣始於2005年7月、終於2008年7月,歷時三年的首輪滙改,美元兌人民幣滙率持續下跌,期間美滙指數亦步亦趨同步下滑。2008年年中,人民幣在升值約二成後重新緊盯美元,自此美元兌人民幣滙價跟美滙指數的相關性便不復再見。今年6月起,中國重新啟動滙改,美元兌人民幣持續創出2005年以來的新低,美滙指數也在差不多同一時間(今年6月)見頂,意味兩者的關係隨着人民幣恢復彈性而重現。


放大圖片

投資者是否可以把這種關係簡單地理解為「人民幣彈性加強=美滙指數低處未算低」,有待進一步探究。然而,美滙指數在2008年年中北京勒停滙改時見底;今年6月中國宣布重啟滙改後,美滙指數於同一時間見頂,似非純屬巧合。按照Faros Trading的推算,美滙指數由現水平起計,仍有7%至9%跌幅;那是否意味美元兌人民幣將出現幅度相若的下滑(人民幣兌美元〔港幣〕出現最多一成的升幅),拭目以待。

內地股市氣勢如虹,連續第七個交易日上升,創十一個月以來最長連漲天數。滬綜指以全日最高位收市,企穩2900點之上,收市報2971點,大升91點或3.2%,再創超過五個半月收市新高。

人民幣滙價持續上升,中間價升穿6.65關口,以人民幣作為收入、美元作為債務融資成本的航空股,股價「起飛」。南航(1055)表現最搶鏡,暴升6.3%,盤中見5.81元新高;東航(670)上揚1.8%,國航(753)高收近1%。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北京揭幕,會期由15日至18日,重點審議「十二.五」規劃綱要。外界普遍預期新能源產業將獲得中央眷顧,從事產銷相關設備的股份顯著造好,東北電氣(042)飆升8.5%,上海電氣(2727)上揚4.7%,東方電氣(1072)急升4.5%,哈動(1133)上升2.4%。

李超人把握跌市增持

特首日前在施政報告中,收緊投資移民政策,把「磚頭」剔除於認可資產之列,地產股一度應聲下挫。長實(001)主席「李超人」再次發揮其準繩的眼光,把握跌市時機入市,當日以每股平均價115.58元,增持了二十五萬股長實,涉資近2890萬元。持股量由42.23%上升至42.24%。

市場認為,內地人買「磚頭」的資金會流入股市,利好本港證券股的盈利。國泰君安(1788)暴升11.4%,耀才(1428)大升逾8%,光控(165)上漲5.7%,大福(665)升幅達到5.3%,申銀萬國(218)也上升近4%,大市成交保持活躍,連續三日超過1000億元,大行調整港交所(388)目標價舉行,預計陸續有來。港交所再創185.9元新高,收報180元,升幅近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