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在周二突然宣布加息,把金融市場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人行行長周小川一個星期前在美國仍堅稱今年內不會加息,外界認為人民銀行仍會以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緊縮銀根(今年已調高了四次),最後各方的預測均告落空。加息決定對中國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日本、歐洲等國仍然保持寬鬆貨幣政策,美國更準備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再次大印鈔票試圖刺激經濟;在歐美日發達國維持寬鬆、利率在零水平徘徊之際,中國加息將會拉闊國際息差,令人民幣利率跟美歐利率進一步拉闊,短期內肯定會吸引大批熱錢流入,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資產泡沫會更加嚴重……。
在公開聲明中,人民銀行解釋加息是為了遏抑通脹,但問題是:通脹在今年第二季開始即轉趨嚴重,為何人民銀行遲遲未動,不願提高利率?過去官方媒體的解釋,是通脹因各種「特殊因素」促成,並未形成趨勢,故此不宜輕言加息;當然,加息尚有上述提及的吸引熱錢流入等後遺症,故此現階段不宜加息云云。反對加息的一派忽略了內地的「基本國情」──在○八金融海嘯發生前,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是嚴防通脹,在二○○七年因應「流動性」過剩和通脹壓力日增,央行先後六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最後一次在○七年十二月),而在○八年初,胡錦濤主席仍然以對抗通脹作為當年的經濟工作重點!至於中國的減息周期始於○八年九月,主要目的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此後五次下調貸款利率、四次下調存款利率;不斷降息的同時,中國政府從○八年開始投入四萬億元刺激經濟,令原來就極度寬鬆的「流動性」更加寬鬆,「水浸」的結果,是房地產價格一飛沖天,民眾怨聲載道,政府動用不同方法都無法遏得住。房地產以外,內地的農產品、貴金屬等都出現狂炒熱潮,利息偏低加上政府「倒水」救市,令全國變成一個大賭場,如果不想辦法煞住,通脹很快就會如脫韁之馬,民生問題會變得日益嚴峻。
內地八月份CPI同比上升百分之三點五,不但超過了今年全年要保持通脹率在百分之三的警戒線規定,通脹高企也令內地持續七個月出現負利率(CPI百分之三點五,一年、二年和三年的利息分別為二點二五厘、二點七九厘、三點三三厘),現在預測中國會否出現加息周期,應要估計人民銀行會否一直調高利率直至「消滅」負利率為止;如果以此為目標,假設現在的CPI升幅不變,而人民銀行每次加息○點二五厘,單是「追上」一年期利率,央行也需再加息四次。如果通脹持續攀升,加息次數將會更加頻密。人行聲言以遏通脹為加息原因,若以「消滅」負利率作標準,中國加息周期肯定已經開始。
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令美元不斷貶值、促成全球的大宗商品、能源價格等上漲,中國陷入這個「流動性」泛濫的通脹漩渦,在國內負利率和美元貶值雙重夾擊之下,中國政府如不及時應對,恐怕內要受通脹壓力逼迫,外則要受美國為首的發達國要求人民幣升值施壓,加息應是其中可化解各方壓力的一招;中國決定加息,是繼印度和巴西之後,另一個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以提高利率宣示退出寬鬆貨幣政策的決心;另一方面,加息也反映中國政府寧願放慢經濟增長(十二.五規劃據報會調低GDP年增幅至百分之六)也要壓抑通脹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在當前的貨幣戰陰雲密布之際,中國開始實行擺脫美元的獨立貨幣政策,從內地經濟發展的需要決定利息和滙率去向;中國加息會吸引熱錢流入、推高人民幣滙價,客觀上也會發揮滙率升值的作用,這方面可以回應了美國的施壓,但中國的緊縮政策也會影響美元滙率(人行加息後美元即彈升)及壓低商品價格,有利減少輸入通脹壓力。中美博弈,中國終於正面出招,加息決定應是正確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