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G20會議召開 各國意見分歧 中國願考慮經常賬目標建議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會議昨天在南韓慶州召開。在討論最激烈的滙率問題上,成員國談判的焦點似乎已落在美國公開提倡的經常賬目標,亦即各國要限制自己的貿易盈餘或赤字。此建議引起G20嚴重分歧,但取態最關鍵的中國據報願意考慮,以換取美國放棄直接針對其人民幣滙率政策。

美國財長蓋特納去信各國財金代表,表示持續擁有盈餘的國家應該透過結構性、財政及滙率政策來推動本土增長,而美國這些有龐大預算及貿易赤字的國家則應採納可持久的中期財政目標。他又說,G20成員不應刻意讓滙率貶值,來得到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限制於GDP 4%以下

消息人士透露,蓋特納建議把各國經常賬盈餘或赤字限制在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以下。美國與G20會議東道主南韓都支持這措施。

分析指出,蓋特納的建議明顯是衝着中國而來,主要目的是迫使人民幣升值。消息人士昨天深夜透露,中國已明確表示,反對在今天公開的會後聲明提及經常賬目標,亦不能提及任何形式的外滙規範。這意味今天的聲明很大機會不會有重大宣布。

不過,與會人士透露,中國對此其實持開放態度。官員指出,聲明仍可以其他方式提及蓋特納的建議,令這建議可繼續納入各國考慮範圍之內。

《華爾街日報》引述法國央行一份內部文件指出,美國的建議給予政策彈性,確保各經濟體表現一致,既可緩和緊張關係,又可毋須要求任何國家推行特定的滙率政策。該文件說:「這可能解釋了為何中國和美國在現階段支持這個措施。」但文件又指出,其他有盈餘的經濟體的反對聲音很大。

日本德國強烈反對

南韓希望經常賬目標可調解中美分歧。南韓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如果只集中在滙率問題上,討論就會模糊了真正的焦點,那就是強勁而可持續增長,滙率只是其中一個工具。該官員表示,中國視之為眾多建議之一,並說這比單談論滙率好,因為這令中國可以繼續使用包括滙率在內的任何工具來達到其經濟目標。

經常賬目標對中國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G20中,沙地阿拉伯、德國和俄羅斯的經常賬盈餘更大。而且,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上月曾表示,中國計劃推出政策,使經常賬盈餘相對GDP比率在3至5年內,從2009年的5.8%跌至4%以下。不過,大量G20成員國提出反對。正反兩大陣營主要是出口主導型經濟(即擁有龐大貿易盈餘)的國家和內需為主的國家,其中日本和德國的反對最強烈。

日本財務相野田佳彥表示,訂立具體目標數字是不切實際的。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警告,不要重回計劃經濟思維。日本和德國表示,政府無法製造這種宏觀經濟結果,因為貿易盈餘基本上是私人企業和個人經濟活動造成的。

不少新興國家亦反對。俄羅斯副財長潘金預期,今天公布的會後聲明不會有目標數字;但亦有國家表態支持,加拿大財長弗萊厄蒂說,美國的建議邁向正確方向。有法國官員私下說,此建議可以考慮。

蓋特納表示,如果訂下經常賬目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擔當監管角色,每半年發表進展報告。有加拿大官員表示,未必真的定出實數目標,重點是龐大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國家都要縮窄雙方之間的差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