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溫天納:A股熾熱礙小QFII推出

A股市場火熱,可能令「小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押後出台,本地市場一直憧憬今年內成事,或會失望而回。有投資銀行界人士認為,最早也要至明年上半年才是「小QFII」推出的理想時機。

「內地當局必須確保任何政策、措施,不會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穩定,『小QFII』也是一樣,近日A股氣勢如虹,倘若現在出台,恐怕會火上加油。」身兼高校聯金融協會副主席的招商證券(香港)董事溫天納補充估計,「小QFII」今年內較難成事。

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市場期望通過「小QFII」作為主要的回流機制,增加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回報率,之前曾傳出措施將於「十.一」國慶前公布,惟至今仍然只聞樓梯響。市場估計,首批「小QFII」的額度約200億元(人民幣.下同)。

溫天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由於人民幣計價股票很大機會將於明年出現,預期「小QFII」應該於明年上半年率先推出,藉此加快本港人民幣滾存的速度。

他坦言,不少企業客戶都有興趣以人民幣發行新股上市;然而,就算至今年底本港人民幣存量增加至2000億元,當中包括定期存款,意味集資的深度相當有限,發行人向國際投資者推介時會很困難。

截至今年8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上升26%,至1304億元。參考渣打集團(香港)的估計,未來五年本港人民幣存款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00%;換言之,至2015年底,金額將達到4750億元,屆時本港的存款總量也會翻一番,人民幣將佔其中三分之一。

溫天納指出,至今離岸市場的人民幣資產當中,機構投資者最渴望的也是人民幣股票。他解釋說,他們普遍瞄準每個資產組別最少有10%的回報率。換言之,縱然買人民幣債券,計入人民幣升值的總回報,現階段可能只有6%,這說明為何企業兌換人民幣已不設上限,但他們對持有人民幣存款的意慾仍然不高。

他在《人民幣國際化與香港新機遇》一書中也提及,「在美元保持貶值的預期下,投資港元資產(例如港股)變相要承受美元的滙率風險的折價。」他以中資金融機構在港的子公司為例,假如把投資港股的回報兌換為人民幣,還未滙進內地,已經要「縮水」2%至3%。

他認為,由此可見,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將會比港元計價更受歡迎。「假以時日,當人民幣IPO湧現,預期未來十年人民幣維持升值的大趨勢,港元IPO的受落程度會逐漸下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