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品牌在內地市場打減價戰,搶去不少客源,令TCL多媒體(1070)和創維數碼(751)今年9月的銷量同告下跌。電視廠商靠減價搶回買家,不是長遠辦法,一方面損耗毛利,但未必做到薄利多銷的效果。倒不如「力谷」新一代互聯網電視,因外國品牌目前未能引入中國,而內地廠商早已完成布局。好應借助互聯網電視,在外國品牌手中搶回市場。
家電市場調查公司奧維諮詢發表今年內地中秋和國慶黃金周的銷售數據,電視整體銷售數量達五百九十萬台,同比增長17%,其中LCD電視賣出五百四十一萬台,同比增長30%。雖然電視機銷情理想,但國產電視的風頭卻被外國品牌搶去,以往外國品牌只佔三成市場,但今年以減價策略,令比例增至44%。而奧維諮詢發表的十大暢銷型號中,前三甲都是外資產品。
其實,走低價路線是中國廠商常用來對抗外國品牌的技倆,但現在被同一招反擊。業界人士指出,外國品牌的LCD電視針對內地廠商主打的LED液晶電視低價發售,令後者優勢盡失。TCL多媒體(1070)今年9月售出九十八萬多台LCD電視,同比下跌12.42%。另外,創維數碼同期的電視總銷量八十二萬多台,按年跌31%。
國產電視機要搶回市場,互聯網電視會是「屈機絕招」。目前,外國的互聯網電視由於不符合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規定,不能踏足中國市場,即使如索尼內置Google TV功能的電視,但也不能發售。而內地廠商早已布局互聯網電視,各自夥拍不同內容供應商,推出產品測試市場反應。
事實上,互聯網電視曾一度令TCL多媒體尷尬,因去年11月推出的互聯網電視產品被指違法,急急叫停回收。而TCL多媒體也因大額投資研發互聯網電視未有回報,令今年上半年虧損3.34億港元。至今年3月廣電總局向三家節目供應商發出內容集成播控牌照,規定互聯網電視必須與持牌的節目內容供應商合作,才令新一代電視「重開綠燈」。
此規定意味着,外國品牌要在內地發售互聯網電視,要夥拍節目內容供應商。不過,有消息指,廣電總局規定外國互聯網電視一律不得接入。雖然消息未得證實,但國產互聯網電視早有先天優勢。所以,內地品牌好應趁機會「力谷」互聯網電視,推出不同型號產品,從外國品牌手中搶回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