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關注的話題除了本港的施政報告,當然還有內地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一連四天的「五中全會」由今天開始在北京舉行,規劃的具體內容很快就會揭盅。雖然,目前外界對規劃的方向仍眾說紛紜,不過對新能源方面的發展似乎已形成共識。在眾多新能源項目之中,風能尤其被批評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在未來五年,到底風能今後是持續高增長,還是逐步慢下來,值得關注。
說到風能發電,當然不能不提內地第二大風機製造商金風科技(2208),雖然經歷了數次在香港IPO不成功,但該股終於在上周五(10月8日)成功登陸香港。上市首日,股價只是升了6%,並沒有出現如其他熱門新股般的大升現象。不過,近日在「十二五」新能源發展的憧憬下,該股的升勢亦不斷持續。
年增長率100%
事實上,過去五年,內地風電行業的確經歷了一個高增長的階段,年增長率達到100%以上。而近日,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及綠色和平等聯合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已經達到一千三百八十萬千瓦,同比增長高達124%,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增長最大的國家。
報告同時預測,到202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將達到二點三億千瓦,相當於十三個三峽電站;總發電量可達四千六百四十九億千瓦時,相當於取代二百個火電廠,幫助中國每年減少四點一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或少消耗近一點五億噸標準煤。
不過,有批評認為,內地風能裝備發展,已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主要因為不少企業發出的電源未能接上電網,造成浪費。但其實,所謂的過剩只是因為業界的發展步伐比政府的政策安排走得太快所致。截至去年,中國消耗的清潔能源只不過大約佔整體能源的一成。發改委早前就表示,計劃在未來十年,將此比例提升至兩成。可見未來還有巨大發展空間,過剩之說為時尚早。
以中國目前擁有的十二億千瓦的陸上風力資源計算,就算到了2020年,風電資源只不過被用了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似乎仍有一大段路才會到達飽和的階段。辛思維認為,解決清潔電源上網的問題,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
而近期,內地正積極規劃智慧電網方面的發展,所以相信目前這種階段性的過剩問題將會得以解決。尤其在政府減排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各項清潔能源的發展前景,仍一片光明。
以目前來說,內地風能的資源仍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地方,以及東部沿海陸地和近岸海域。按照規劃,哈密、酒泉、河北、吉林、江蘇沿海、蒙東、蒙西七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將於2020年建成,佔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78%左右。
從陸上走到海上
事實上,目前陸上風能已大致得到開發,所以近期,政府就開始引導企業開發海上風電。首輪四個共一百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特許權專案招標亦於最近落實。其中,龍源(916)獲得大豐、江蘇省二十萬千瓦的項目;金風及上海電氣(2727)均獲選為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各得二十萬千瓦的訂單。
雖然風力發電的成本仍比火力發電貴一倍,但其成本仍只是太陽能發電的約三分之一,或生物質能發電的約四分之一。再加上水電及核電的限制較多,技術要求亦較高。所以相比起其他各項清潔能源,相信風電仍是一種具優勢的發電方式,值得看好。
當然,若政府在電網建設方面作未跟得上,只怕風電短期內的發展仍然會受到窒礙,難以持續100%的高增長。不過停下來也並非壞事,歇一歇看清楚形勢向前,總好過盲目投資,造成浪費。所以風電的未來,還有賴智能電網的「十二五」發展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