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車在內地視作等閒,不過情況在航空交通同樣出現。近年內地航空業急速膨脹,飛機數目不斷增加,令空中交通不敷應用,一直為人垢病的高誤點率是其中一個「塞車」現象。若不想法子解決,將會令如日方中的航空業吃不消,給高鐵搶去乘客。
據內地傳媒報道,從7月開始,東航(670)將熱門的京滬航線的飛機,降落後在停機坪等候的時間增加一小時,才再次起飛。這做法顯然會減低飛機的使用效率,損失應有的載客能力,變相令公司損失收入。但其實,東航也是迫於無奈,這樣做主要是想加強航班延誤後的調配能力。
目前,在內地乘搭內陸機,若時間準確無誤起飛和抵達,實屬萬幸。根據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準點率,過往一直維持在八成以上,但今年上半年跌至76.98%。不過業內人士卻「踢爆」,實際準點率只有三成,即誤點高達七成!
誤點率創新高,全因今年航空業回暖。三大航空公司最近公布9月營運數據,不論載客量和貨運量都有明顯升幅。東航、南航(1055)和國航(753)的載客人次分別是五百六十二萬、六百五十九萬和三百九十八萬,同比增長分別是54%、20%和20%。至於三間航空公司的載客率都有改善,東航、南航和國航分別增至79%、80%和82%。
雖然航空交通增長迅速,但奈何航空領域資源有限,出現飛機「塞車」情況。內地航班數量由2003年的八十一萬六千班,增至2009年的一百七十五萬班,年增幅13.5%。可是,中國境內航空主要由軍方管理,開放給民航機的領空只有20%。業內人士笑言,遇上雷雨需要繞道,還要向軍方請示。
事實上,擁擠的「飛鳥」是今年的民航貪污案和伊春空難的導火線。不過,內地的飛機數目不斷增加,截至今年9月有一千五百六十架,預計至2020年將翻一倍至四千三百六十架。只會令「塞車」情況繼續惡化。
其實,航空公司增購飛機,無非是要捉緊乘客和貨量增長的機會。內地航空業前景一片向好,大可考慮購多買數架大型航機,安排行走熱門路線,一方面增加載客量而使用率有一定保證,同時又可以善用航空領域的資源,對公司本身和整體航空業都有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