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旺財先旺丁 也談第三條跑道


曾幾何時,港府提出過要發展四大支柱產業,不過,到現在又有多少人仍記得這四大產業是什麼。隨便問路人甲,得到的答案是,「四大?我覺得香港只有自由行撐起的旅遊消費,以及支持內地公司IPO的金融業」。誠然,在物流漸漸息微下,目前支持香港發展的就只有人流及資金流。所以,為了保住重要的「人流」,機管局近期就提出要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

以轉口業務「起家」的香港,近年來在相關業務的發展已大不如前。參考政府統計處的數據,1990年代初期,香港轉口業務還是以每年逾兩成的速度增長,與內地出口增長率相若。只不過,2001至2010的10年間,香港的轉口金額只是增長了1.23倍,但同期內地的出口金額卻大增4.9倍,香港漸見落後。

事實上,隨着內地眾多沿海城市建立起先進的港口設施後,以及珠三角地區工廠北移,內地對香港轉口服務的需求已大為下降。早前,和黃(013)分拆香港及深圳部分港口碼頭業務,以商業信託基金形式在新加坡上市,亦被視作香港物流業步向衰落的重要訊號。

物流將死,剩下來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就只有內地自由行旅客所帶來的人流,以及海外與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互動,所推動的資金流。要令經濟持續發展,香港並沒有太多選擇,只能在人流及資金流繼續努力。

警惕物流教訓

資金流方面,惟有靠港交所(388)進一步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但在人流方面,就算內地自由行旅遊政策擴大,也要香港有足夠接待能力。所以近日,機管局就發表2030規劃大綱,提出興建第三條跑道。

對於機管局所提出的數據支持,辛思維在此不再重複。不過,辛思維要提出的,是研究香港航空業的前景,有必要參考一下物流業的興衰。

參照香港物流業的發展軌迹,發現當內地港口未發展成熟之時,香港港口業務機會處處,與目前香港的航空業發展有點類似。除了以香港作為目的地的旅客之外,憑着有較多國際航線的優勢,香港機場目前亦是區內一個重要中轉機場。所以一旦機場服務飽和,旅客需求得不到滿足,人流難免步物流後塵,捨香港而去。

過往,香港引以為傲的是,社會硬件及軟件同樣先進。只不過,近年來,在經濟蓬勃發展之下,財大氣粗的地方政府,在硬件建設方面毫不吝嗇,目前不少二三線城市的機場亦頗具規模。雖然內地不少機場在軟件服務上仍比不上香港,但只要假以時日,其威脅仍不容小覷。

尤其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一線城市的機場,除了硬件建設先進之外,近年亦增加了不少國際航線。內地二三線城市以及一線城市之間就可以輕易做好接駁的工作,試問為何仍需要香港?情況與目前香港物流業所面對的問題類似,所以,若不進行任何工程,香港作為客運轉口港的地位,恐怕岌岌可危。

航空發展具彈性

要保住香港所剩無幾的其中一項支柱產業,令人流繼續來港,從而促進本地消費,旺丁旺財,香港確有擴大機場容量的必要。當然,如何才能平衡環保與經濟效益,則仍待更多專業的人士進行探討。

雖然有關建設工程或能為香港部分基建股帶來發展機遇,不過,始終目前工程十劃未有一撇,難以知道誰能實際受惠。但香港機場人流的增加,一個肯定的受惠者,就非國泰航空(293)莫屬。

事實上,過去4年來,國泰的載客量一直頗為穩定,乘客數量達到2680萬人次,比起2007年,增長15%。乘客數量的增長,除了受到外圍經濟因素的影響之外,是否有足夠能力增加航班,滿足旺季需求,更是關鍵。增加航班與否不止是公司財力問題,更關乎機場容量,所以若有關擴建計劃落實,可望為國泰發展帶來彈性。

除國泰外,另一與機場業務息息相關的股份,還有香港飛機工程(044)。雖然近年來不少公司已將飛機維修工作轉到較為便宜的內地,金融海嘯後,該公司業績下跌了近4成,其後亦不見起色。去年純利7億元,比起2006年的8.4億元還要少。

未來若香港航空交通得到擴張,對於飛機維修的需求雖然有助增長,但相信相關的利好十分有限。反而公司近年在內地的業務拓展,才令人更具憧憬。

對於各企業來說,目前所說的利好利淡,仍然有點過早。不過,對於香港整體社會來說,受到物流業發展的教訓,對航空業的前景絕不能掉以輕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