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投行中外聯姻迎國際板


中國投行業正步入中外聯姻的蜜月期。隨着愈來愈多的合資投行開業,那些聲名顯赫的國際投行,似乎已經看到了在全球最大資本市場之一的中國迅速崛起的錦繡前程。

中方夥伴實力相對薄弱,令這些合資投行先天不足;本土證券市場創新監管較嚴,外資投行的創新優勢似難有用武之地,中外雙方磨合,也面臨諸多挑戰;不過,國際板即將面世,將為合資投行帶來新的憧憬。

「合資券商投行業務近階段要有大的發展,相當困難。」中信建投行業分析師魏濤指出,在企業文化、資源整合及股東關係處理等方面,對合資夥伴的挑戰還是挺大的。

長期關注國際投行中國策略的安永中國業務拓展部副總監袁銘良表示,內地證券市場本來非市場化因素較多,合資投行即使投入很多時間和資源,短期內亦不見得有效;但他認為,對於全球化業務布局的內地企業,無論是海外併購還是返回A股上市,合資投行相對本土競爭對手,還是有一定優勢。

合資投行未登一線地位

摩根大通的合資券商一創摩根周二宣布獲批開展業務。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摩根士丹利在中國的合資投行亦陸續宣布成立,而花旗最近也宣布擬與東方證券建立合資公司。目前全球大型投行中,還有美銀美林、巴克萊及麥格理等尚未成立中國合資券商。

高盛、瑞信、瑞銀及德銀等內地的合資企業基本上以投行業務為主,但面對去年融資規模已逾1萬億元的中國資本市場,大多數合資投行仍位居二線位置。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去年國內股票及債券承銷額排名中,僅瑞銀證券躋身前10位,瑞信方正、高盛高華分列第17和19位;在股票承銷單項排名中,瑞銀證券排名僅第17位。

在中國搭建完整的業務平台,已成為多數國際投行成立合資證券公司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RBS亞太區行政總裁麥高銘則形象地比喻,「我們已有一個漂亮的農場,接下來需要做的是耕耘、播種,讓莊稼成長,之後就是收穫了」。

當然,內地快速發展的資本市場及漸行漸近的國際板,亦給外資投行帶來一些業務憧憬。麥高銘指出,「對於RBS及其合資投行華英證券而言,國際板將是一個相當大的業務機會」。

國際板融資量龐大

國際板或面世在即備受關注。滙豐控股、可口可樂、東亞銀行等企業和中國移動等紅籌企業均已表示有意在國際板上市。上海一家外資券商分析師表示,若國際板順利推出及海外企業成功登陸,外資券商及合資投行肯定會在研究及投行等業務上略佔優勢,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屆時巨額的融資量可能令合資投行難以「獨食」,本土大投行亦將參與分銷。

投中集團分析師萬格指出,國際投行將帶來一些海外客戶、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亦帶來一些新的理念,但是如何與中方夥伴的優勢恰當地結合起來,決定了合資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背景不同,專長業務不同,規劃方向、服務理念亦不同,雙方將如何協調。按中國法律,本土券商佔大股,擁有決策權,外方能否接受?即使今後國際板推出,合資投行有了一定優勢,但這只是契機,並不能說可以立即打翻身仗」。

1995年成立的中金公司,目前已發展成內地頂尖投行,當年外方股東摩根士丹利的持續投入資源,中方股東建銀國際的深厚背景和政府支持,以及中國大型企業紛紛改制上市,天時地利人和最終促成了中金的成功。

「中金公司是一個特例,之後估計不太會有這種發展捷徑可走了。」一位內地券商表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