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資源.經濟.Decoupling

聯合國最新估計,全球人口將由目前68億增至2050年的92億人,隨着人口上升及經濟增長,天然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也就是必然趨勢,但大自然不會無限量為人類供應天然資源,聯合國的國際資源專家小組今年3月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忠告各國政府提防天然資源枯竭之餘,並指出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耗及環保有需要盡快「脫鈎」(decoupling)的建議。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清風和明月一如大文豪蘇東坡所言,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我們盡情享用;不過,大自然的無形資源或者用之不竭,有形資源則必有耗盡的一日,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的國際資源專家組今年3月以Decoupling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From Economic Growth為題的研究報告(UNEP報告),呼籲各國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注意減慢天然資源消耗。

有別於文學家的浪漫,UNEP報告從經濟角度為天然資源定義:「非物質資源」(immaterial resources)可以是雀鳥的啁啾或夜空的星光,前者為音樂家啟發作曲靈感,後者為船長在茫茫大海中導航,兩者可以重複為無數的音樂家或船長提供效益而大自然的資源質量不會減損;「物質資源」(material resources)可以是一塊石頭,但一塊石頭被用來建造牆壁之後,其經濟效益便發揮完畢,不能用來建造另一幅牆壁,而地球也相對少了一塊石頭資源。物質資源是地球的有限度資產,UNEP報告主要就礦物及工業物料(ores and industrial minerals)、化石燃料、建築礦物(construction minerals)和生物質能(biomass)等四類天然資源(以下簡稱天然資源)的採用及經濟增長的前景研究分析。

需求刺激價格上升

人類社會建設及經濟增長都有賴於天然資源,踏入21世紀,全球天然資源開採(及消耗)數量約等於上一世紀的8倍之多,由1900年的60億噸上升至2000年的490億噸【圖1】,同期天然資源人均消耗平均則上升1倍【圖2】,由1900年的每年4.6噸增加至2000年的平均8至9噸。有一點應該注意,由1980至2000年全球天然資源消耗只是反覆微增,發達國家例如經合組織(OECD)多種資源本土開採及消耗亦呈現近似的趨向,升勢比不上GDP增長【圖3】;但2000年之後,天然資源消耗升勢轉急【圖2】,UNEP報告認為,原因是中國、印度及巴西等龐大新興市場經濟快速膨脹所致,而新興市場經濟迅速崛起,將令環球天然資源的開採及消耗與經濟增長同步並進(coupling)模式,而包括食物的大部分商品價格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雖然一度回軟,近年已扭轉長期跌勢掉頭上升,除食物外各類商品價格更超越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高峰【圖4】。

未來資源消耗情景

有限的天然資源最終必將無法應付全球持續上升的需求,最普及的化石燃料石油的發現及產量已出現無以為繼迹象【圖5】,傳統容易開採的新發現油井已愈來愈少,離岸深海油田或北極區的油井則受制於技術條件和環保要求,開採鑽挖並不符合成本效益,專家研究預期,傳統石油產量很大機會在2020年之前見頂。隨着人口增長及經濟持續膨脹,其他天然資源亦遲早出現供應枯竭危機,UNEP報告並描繪2050年估計全球人口超過90億人的3種情景。

情景1:工業國家的平均天然資源消耗仍維持於2000年每年16噸水平,由於發達國家的天然資源人均消耗量大幅高於新興工業國,假設新興市場的天然資源消耗逐步追上與發達國家並駕齊驅,到2050年,90億人口的天然資源每年人均消耗將達16噸,每年總消耗1400億噸,約等於2000年的3倍,即是說需要從地球開採3倍於2000年的天然資源,單單就石油方面已知道不可能實現。UNEP報告斷言這在資源使用來說屬於不可持續發展,何況還要顧及碳排放等環保守則。

情景2:工業國家減少平均天然資源消耗,由目前每年人均消耗16噸降至8噸,其他國家人均消耗量也是以8噸為上限,到2050年全球天然資源每年開採量將是(情景1) 減半至700億噸,即是在2000年的490億噸(見圖1)基礎上增加40%便足夠全球所需,UNEP報告認為,只要在天然資源開採和消耗科技進一步提升,改善產量和控制碳排放,這一情景應可以達標,最重要是工業國家願意實際「讓出」部分天然資源用量予新興市場,而不是像部分國家透過類似「碳排放交易」,從其他地區進口資源,變相降低了本國的人均資源消耗量。

情景3:工業國家大幅削減天然資源用度至每年人均消耗6噸,其他國家包括新興市場亦以每年人均消耗6噸為上限,換言之,在全球人口增至90億的情況下,天然資源每年總消耗量凍結在2000年水平,達致UNEP報告題目的天然資源消耗及環境污染與GDP增長「脫鈎」(decoupling)的目標。但這個需要全球同心協力減少天然資源消耗的最理想情景,由於限制條件繁多而且嚴苛,就連UNEP報告也承認很難實現。

4個國家個案研究

UNEP這份報告只是提出減少天然資源消耗的迫切性,並沒有作出任何具體的技術建議,但各國都認識到經濟繁榮和幸福生活並非取決於耗用更多資源,decoupling也不是煞停經濟增長,而是事半功倍地利用資源並同時達到經濟增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若在更有效使用天然資源等等方面的新技術研發投資獲得成果,經濟收益可能超乎想像,UNEP報告因而對decoupling發展前景表示樂觀。

另一方面,UNEP報告就歐、亞、非3大洲4個國家的個案研究發現,德國和日本政府都訂立支持decoupling政策,並證明decoupling實際可行;南非的憲法亦明確要求,資源使用須與環境污染decoupling;中國則以建立生態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為目標,將資源和環保問題列為最優先處理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上周通過將西湖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西湖申遺成功顯見中國在環保建設方面確實做過工夫)。UNEP報告強調,中國一方面要維持高度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又是資源使用大國,因此,中國decoupling試驗個案的意義尤其重要。

然而,UNEP報告亦指出,decoupling進程將面對不少挑戰,首先是全球天然資源人均消耗嚴重不平衡,1998年,世界最富裕的20%人口消耗了86%的天然資源,而最貧窮的20%人口只消耗1.3%;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的天然資源用度亦有很大差距【圖6】,目前加拿大每年人均消耗量為25噸,印度則只有4噸,如何令發達國「心甘情願」大削資源消耗,以及限制新興市場或窮國在發展經濟時不會像之前的發達國般「揮霍」天然資源,已經是吃力的工作。

其次,既得利益者的政治阻力亦不能忽視,美國BP Capital基金主席皮肯斯(T. Boone Pickens)的Pickens Plan便遇到難以估計的阻撓(詳見2011年6月14日「天然氣紓解美國三大危機? 」);6月17日在德國波恩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第二輪談判,亦因為發達國與發展中國家在減排等多方面意見分歧而無功而回。Decoupling是一宗長遠、難巨但又不能迴避的國際化任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