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軟件股的夢想與現實


投資看的是對未來的期望,消費市場的未來,與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息息相關。目前80後、90後年青人,日常幾乎離不開科技產品,軟件前景似乎一片光明,只不過,本港上市的不少軟件開發企業,過往業績並不突出。

在矛盾的背後,近期內地在政策上鼓勵開拓軟件行業,加上物聯網、智能電網等的發展,令軟件業需求大增,聯想(992)母企近期便宣布入股中軟國際(354),一切是否預示着軟件行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呢?

截至去年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到4.57億,電腦及互聯網應用離不開軟件,市場需求巨大不在話下。事實上,軟件所涉及的範圍甚廣,內地目前建立中的智能電網,以致解決大城市交通堵塞及違規的電子系統等,在在都需要軟件系統的支持。

在巨大市場需求下,軟件行業前景看似很美麗,但現實又是否如此呢?細看本港上市的軟件股,可以發現當中為數不少的企業,其往績表現並不突出,中軟國際過去兩年均錄得虧損;金山軟件(3888)去年純利亦出現輕微倒退;中訊軟件(299)更連續兩年業績倒退。

外包業務利潤低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今年頭4個月,內地軟件產業業務收入48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9%。行業擴大的同時,軟件股普遍利潤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與內地軟件行業的經營模式有關。

內地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軟件行業同樣以類似的代工模式運作。部分海外軟件公司把一些非核心軟件開發工作,以外判方式交給內地企業負責,以降低成本,被稱為「軟件外包」。不過,在此種代工模式下,中國企業並不擁有相關產品的版權,只能賺取不算特別豐厚的利潤。

類似其他加工行業,軟件行業可算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的產業,每一項研究都需要由高質量的勞工來完成,但目前人才難求,北京、上海等地的軟件工程師,月薪動輒近萬元人民幣,令企業勞動力成本上漲,盈利受壓。

雖然在代工的同時,這些軟件企業大多會進行一些自主研發,建立自家品牌及產品,但始終需要付出較大的研發成本,而成果仍要視乎市場反應而定,不一定有回報。所以,軟件一直只是一個表面風光的行業。

內地軟件過往的發展不算突出,不過新科技始終屬於內地未來五年的七大重點發展行業之一,所以今年以來,內地推出多項針對軟件行業的利好政策。2月中,國務院發布了《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提出要在人才、稅收、知識產權、融資等方面進行扶助。

其後,發改委公布240家重點軟件企業名單,金蝶(268)、中軟國際、騰訊(700)、方正(418)、中訊軟件、阿里巴巴(1688)、金山軟件等13家香港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去年利得稅優惠稅率可降至10%。

扶持政策頻出台

另一方面,正在制訂之中的「十二五」軟件服務業規劃,據說亦會定立目標︰到2015年,行業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20%;佔電子資訊行業收入比重超過20%;並培養超過10家年收入逾10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

政策利好可說是做到足,能否改善企業的盈利狀況,還要視乎公司的創新及研發能力,由外包代工轉為自主研發適合內地的新科技,以取得更高利潤。近日聯想母企入股中軟國際,一個硬件生產商與軟件開發商的結合,有望帶來協同效應,引起市場不少遐想,刺激中軟國際股價連日爆升。

另外,亦有報道指,目前在A股上市的內地大型軟件公司東軟,正計劃來港上市。該公司目前的業務仍以「軟件外包」為主,集資計劃有望推動公司發展內地軟件市場的步伐。

有業內人士認為,軟件行業過去20年仍處於一個磨練的階段,在內地政府鼓勵及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未來20年行業可望出現爆發性成長。雖然買股票看的是對未來的憧憬,不過軟件行業的未來又是否有點兒過於遙遠呢?

在盈利數據未跟上前,一切可能仍是一個夢,是否願意參與編織這個夢,就由閣下自行決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