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財富管理東移惠及獅城


羡煞帕拉多廣場(Paradeplatz)上的銀行了!

監管少利潤可觀

帕拉多廣場是瑞士蘇黎世的銀行中心,曾幾何時,富裕人士很倚賴在這裏落戶的財富管理銀行,然而,兩者今天的關係卻疏遠了。這並不令人意外:瑞士銀行(UBS)在金融危機時陷入困境,不僅導致客戶流失,甚至威脅瑞士私人銀行業的信譽。事實上,除了瑞銀的問題,當地私人銀行業甚為健康。

不過,正如瑞士銀行家及他們在英美的同儕漸漸發現,新興市場的富裕客戶希望在老家附近獲取財富管理意見及服務。事實上,考慮到亞洲財富管理收入今年預料增長多達20%,比發達市場的增長步伐快一倍,羅兵咸永道(PwC)就估計,新加坡或會在2013年前,晉身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環球財富管理中心。

歐洲傳統財富管理公司正嘗試打好亞洲的根基,在當地開立「在岸」(onshore)前哨基地,以爭取中國及印度企業家的生意。

除了亞洲財富的誘因外,還有其他具說服力的理由,支持銀行向東方拓展業務。在亞洲,監管機構對銀行業的干預較少。再者,不同於在發達市場每每要倚賴錯綜複雜的轉介網絡,亞洲的生意不僅較易做,利潤也較可觀。

全球總體而言,財富管理銀行平均賺取的毛利,相當於管理資產總值的72個基點;未來兩年,有關比例預料會增加6個基點。對於綜合銀行而言,巴塞爾III(Basel III)新資本標準落實後,拓展財富管理業務的誘因就更大,皆因財富管理業務消耗的智力資本比金融資本多。

不過,銀行要管理好自己的成本倒有困難。接受羅兵咸永道訪問的二百七十五家金融機構中,近四分三的成本對收入比率(cost-to-income ratios)超過60%;整體行業平均比率達71%。

缺人才成本比率高

而且,財富管理業務的最主要開支,在亞洲愈來愈難控制:在瑞士或英美,銀行可以利用大批擁有豐富經驗的人才。但若要拓展東方業務,銀行要麼重金禮聘,向對手「挖角」;要麼大灑金錢自行培訓人才。進軍東方的市場回報也許難以抗拒,但卻要付出代價。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