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暴利環節逐個捉 超市有難


自去年底食品製造股康師傅(322)與大型連鎖超市集團家樂福發生糾紛後,有關內地超市各項收費是否過高等問題,坊間討論一直未見停止。尤其在通脹率持續高企的情況下,官方以至媒體都將矛頭指向各項可能推高物價的收費,繼高速公路費用後,超市收費再受質疑。

上星期,商務部透露正起草新規定管制零售行業的入場費。在官方再度干預下,超市或成為通脹問題下另一個被打壓對象。

商品由製造商手上經過運輸商人、批發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最後才到達消費者手上。一般來說,中間的過程愈長,費用便愈高,消費者亦要付出更高的代價。不過,內地不少大型食品企業,雖然直接供貨給零售超市,卻因為超市「食水深」,令製造商及消費者利益同時受損。

食品企業兩面受壓

過往,通脹問題不太嚴重、成本壓力低、企業利潤較高的時候,沒有太多人對超市收費有質疑。只是過去一年來,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家發改委不斷約談食品企業,阻止加價,企業毛利率持續下降,社會也開始對這些中間收費感到不滿。

近期,內地傳媒引述一個例子指出,一包出廠價只要1.2元(人民幣.下同)的鍋巴,零售價賣到3元,其中超市就賺走了1.2元,認為超市是推高物價的幕後黑手。

除了超市外,電器零售企業亦被指是另一個「吸血鬼」。供應商透露,目前繳納的總費率至少達到25%至30%。其中,除了每月按銷量被抽約16%費用外,還有管理費3%,專櫃製作費用2%至3%,促銷員佣金2%,促銷費及進場費平均4%至5%等,所以100元的銷售額,供應商只能拿回70至75元。

雖然供應商叫苦連連,但依目前情況來看,零售企業又是否真的將所有盈利奪走,令製造商無路可走呢?不妨比較一下兩者的業績數據。

食品股康師傅早前公布首季業績,受惠於營業額大升四成,其純利按年增長20%,但受成本上漲影響,毛利率按年跌3.68個百分點,至26.67%。雖然毛利率有所下降,但26%已經算是不錯的水平。

再看看其他超市及零售股的情況,其中聯華超市(980)去年毛利率只有13.95%,卜蜂蓮花(121)則有18.5%。至於外資超市的情況,沃爾瑪2011年的財務數據中,全球業務的毛利率為24.7%;家樂福毛利率約為20%。國美(493)方面,去年毛利率僅11.6%,匯銀(1280)則較高,有18%。

雖然「暴利」這個名詞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不過若與一直被形容為暴利的房地產相比,相信至少要有30%以上的毛利率才符合資格。所以,以目前超市及零售商毛利率不足兩成半的情況來看,說其暴利,辛思維認為仍有點牽強。

事實上,零售商為生產商提供一個聚集大量人流的銷售點,既要支付昂貴的租金,又要支付燈油火蠟、人工等,總不可能免費,所以有業內人士亦認為,在這些名目繁多的收費中,有一部分仍算合理,例如新品上架費、促銷費及回佣等。但當然,對於一些叫價能力較低的企業來說,則難免要面對被收取一些額外的不合理費用。

特別在目前的非常時期,內地對於任何一個可能推高物價的因素都顯得十分緊張。早前,高速公路收費飽受批評,在壓力下深圳交通部門急忙宣布,一次過取消了9家收費站。今次,社會對於超市及大型連銷零售商家的收費感到不滿,亦已驚動到了商務部。

商務部起草規管政策

商務部發言人近日透露,針對零售行業存在的收取進場費等問題,當局正起草《規範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意見》及《零售商、供應商商品供銷合同規範》,以便進一步規範這些收費。

官方政策一出,相信離不開一個「降」字,預計對超市及零售商將帶來負面影響。不過,零售商始終是私人企業,政府難以逼令其減價,所以相信未來仍有一番角力。

無論如何,在政府關注下,相信康師傅等製造商的談判籌碼將有所增加,對企業有利;加上銷量的增加已抵消毛利率下降的負面影響,令該股前景轉趨樂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